看著陽城延活靈活現的復原出‘埽’的製作過程,劉盈也不由笑著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明白。

再在腦海中稍一構建場景,劉盈也終是認可的點了點頭。

“嗯,不錯。”

“以此物鋪於渠底、渠側,確較之石磚更佳,且價廉許多。”

說著,劉盈不忘興致盎然的側過頭:“往昔,此物於水工家,作何用?”

不能怪劉盈少見多怪,實在是劉盈想不通,這麼好的東西,過去為啥不拿來鋪渠?

要是早點鋪,如今的鄭國渠,也不至於被泥沙堵塞成那般模樣?

卻見陽城延聽聞此言,只略帶羞愧的一聲僵笑。

“此物,本乃水工之匠制來,以堵河、渠之決口所用。”

“若大江、大河有河堤不穩之嫌,地方亦多以此加固河堤,以防決口。”

“及以此物鋪於渠底、渠側······”

“嘿,倒是聞所聞為,亦從未有人念及此。”

聽到這裡,劉盈稍一思慮,便沉沉點下頭。

“若果真如此,此番整修鄭國渠,此物,便當有大用!”

很簡單的道理:陽城延口中的大江、大河,必然都是那些當代絕對無法用人工建造的大型天然河流!

而埽既然能在那種大型河流的治理中,都能被用作加固河堤、堵塞決口,那小小一個鄭國渠,自更是不在話下。

且相較於石磚開採、運輸所需要的大量人力,這個‘埽’,顯然更容易獲取、運輸,也更容易製作。

很簡單:派人到處去收集柳條,和鵝卵石之類的小石塊,統統送到鄭國渠邊上,當場做成埽,然後沿著渠邊滾下去,稍作鋪設即可!

想到這裡,劉盈面上也隱隱湧上些許激動。

“鄭國渠首百里,除石磚所鋪之五里,其餘九十五里,皆當用埽!”

“便是石磚所鋪之五里,亦當以埽固渠側!”

略帶激動的道出這句話,劉盈望向陽城延的目光中,已盡是毫不動搖的自信。

——有了埽,劉盈此番整修鄭國渠,無論是難度還是成本,都將大幅度降低!

若是管理得當,甚至就連整修工期,都很有可能縮短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要知道少府那三萬官奴,每天光是吃,就能吃掉一千石糧食!

哪怕將工期縮短三五天,對於如今窮到跑耗子的國庫、內帑而言,都無疑能省下一筆不小的耗費。

如是想著,劉盈正打算誇陽城延兩句,卻見陽城延面色之上,頓時湧上些許悽苦之色。

“少府?”

聞劉盈略帶詫異的一問,陽城延終是暗自嘆了口氣,望向劉盈的目光中,竟隱隱帶上了些許哀求。

“家上。”

“今即得埽,固鄭國渠上游土之事,便是已有更佳之策。”

“即如此,家上可否收回成命,勿出少府所備之石磚二十萬,而專用埽,以整修鄭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