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疫情沒有結束,不能出門。

不能出門,很無聊,要離的書又看完了,咋辦呢?

“沒得看了,要不就,寫一本?”

就這樣,一個大膽的想法浮現在我腦海當中,變成了老讀者看到的《少帝成長計劃》。

莫言大師曾說:文學創作,都是從模仿、臨摹開始。

我自然也不例外。

而我模仿的,自然就是我心裡唯一的神:要離刺荊軻。

不知是不是真的從要離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聊之餘寫著玩兒的《少帝成長計劃》,竟然極其反常的得到了不俗的成績!

當“寫網文也能賺錢”這件事,在我身上真真切切變成現實的時候,我的心態,也悄然發生了些變化。

“要不然,以後就幹這個吧。”

“賺得錢也不少,還很有前途。”

“就算沒混出名堂,也好過出去工作,在上司面前低聲下氣,讓人使喚來,使喚去。”

就這樣,我頗有些唐突的,成為了一個全職網文寫手。

再後來,自然就是高光之後,必將會到來的低谷。

《少帝成長計劃》越寫到後面,我越不知道我要寫什麼了。

給讀者科普歷史知識?

好像不太對,都不愛看。

給大家講有趣的故事?

可歷史上的那些事,不就是有趣的故事嗎······

這樣一來,我就陷入了一個不講故事,專心去交代歷史背景、拓展歷史人文軼事的怪圈,偏偏連這也沒做好。

直到今年7月31日,《少帝成長計劃》完結,我都還是沒有想明白:這本書開頭部分,我是怎麼寫的那麼出彩的?

後面的部分,我又為什麼寫不出開頭那樣精妙絕倫,環環相扣的味道?

我為什麼寫著寫著,就寫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整個八月,我都在深深地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渡過。

“或許只是運氣好,才意外火了一本書吧。”

“也對,一個工科狗,怎麼會有寫網文的天賦呢。”

“偏偏還是歷史······”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萌生出了退出網文創作這一行,成為一個打工人的衝動。

但最終,還是我的編輯青舟大大,用短短一句話,寥寥不過數字,將我從深淵邊緣拉了回來。

“你文筆很好,已經有了一點老牌歷史作者的韻味,但就是老走神。”

《走神》,青舟大大為了形容我,所能想出的最貼切的詞。

不是我走神,而是‘書走神’,用我的話說,應該叫偏離主線,或者說遺忘主線、淡化主線。

那幾天,我和青舟大大幾乎是從早聊到晚,去請教、去討論,去溝通。(我甚至懷疑青舟大大為了指導我,連著好幾天上班摸魚2333333)

最終,我終於從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怪圈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