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6章 太子來做什麼?(第2/2頁)
章節報錯
半兩錢‘銅七、鉛三’的比例合不合理,蕭何並不很清楚。
但蕭何很確定:如今少府正奉詔鑄造的三銖錢,其‘銅一、鉛九十九’的比例,絕對不合理。
——銅錢銅錢,起碼得泛點銅光吧?
三銖錢可倒好,說是‘銅錢’,拿在手裡比珍珠還白,半點看不出銅特有的深黃色光澤。
若非天子劉邦下令:任何人不得拒收三銖錢,這種‘九九九千足鉛’的‘銅’錢,只怕誕生當天,就會被市場淘汰!
但讓蕭何無奈的是,一向願意聽取臣下意見、改良方案的劉邦,在鑄造三銖錢一事上,卻絲毫聽不進旁人的勸!
非但不聽勸,甚至還取消了民間私鑄銅錢的禁令!
這下好了,百姓看了看左手上,泛著黃色光澤的半兩銅錢,又看看右手上,泛著銀白色光澤的三銖鉛錢;
抬起頭,則是官府的公告:三銖錢的購買力,等同於半兩錢,末尾還有天子玉璽、丞相金印為證?
稍一琢磨,百姓便嘿嘿一笑,心語著‘你劉邦做的,我xx就做不得?’,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重鑄事業。
“如此十載,只怕天下,不復見銅錢矣……”
又是一聲長嘆,蕭何只能搖頭嘆息著回到座位,稍斂面上苦澀,直視向陽城延。
“老夫意:啟奏陛下,暫緩發放秋八月、秋九月之俸祿,以充軍糧!”
“待秋收事畢,各地稅賦送抵國庫,再行補發。”
蕭何很清楚,‘三銖錢’這個漢室第一套貨幣,究竟對貨幣市場造成了多麼嚴重的打擊。
但對此,蕭何卻毫無辦法,只能將其先放在一邊,先把軍糧的事解決了再說。
而如今漢室,對百姓爭取的稅只有兩項:農稅,以及口賦。
農稅為百姓當年實際收成的十五分之一,不必,也不能折換成錢,必須上繳自家田裡收穫的糧食,最終上繳丞相府掌控下的國庫。
而口賦,則是按照每年每戶一百二十錢的標準,上繳銅錢,最終歸入少府內帑。
少府內帑,便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原則上只用於宮廷支出,以及皇帝、太后賞賜所用。
而現如今,少府躺著九萬萬枚不具備流通能力的三銖鉛錢,以及一萬枚即將被熔鑄成三銖鉛錢的秦半兩,即便劉邦願意開內帑,也根本於事無補。
少府內帑指望不上,蕭何也只能從自己掌下的國庫入手;而國庫的存糧,除了被用做各地軍隊的日常用度,便是作為官員俸祿。
——大戰在即,總不能為了平定陳豨叛亂,就把其他地方的軍糧剋扣,用作中央軍隊的平叛軍糧。
自然,也就只剩下最後,暫時拖欠官員俸祿這一個辦法了。
“也只好如此了……”
思慮良久,陽城延也終是隻能無奈的點點頭,面帶苦澀的起身,對蕭何稍一拱手。
“相國但可修奏,鄙人自當用印附屬。”
見陽城延絲毫沒有甩鍋的意圖,蕭何也從座位上起身,面帶感激的拱手一拜。
正要送陽城延離去,就見課堂外派來奴僕一人,氣喘吁吁地對蕭何一拱手。
“稟相國,太子輦車,已至相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