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

“令?”

是日夜,長安城北戚里,陽府。

聽聞楊離的轉述,陽城延的面容之上,只頓時湧上一抹疑慮之色。

“還請楊監令明言。”

“——陛下所言之‘上林令’,位、秩幾何,又權、責何物?”

神情略有些嚴肅的發出此數問,陽城延的面容之上,已不見絲毫淡然。

——自有漢以來,漢家朝堂便有一個不可明說的共識:凡是沒有先例,並由君主直接設立的新部門,那大機率都會是位鄙權重,且很容易背鍋的燙手山芋!

原因很簡單。

論制:凡是二千石及以上級別官員的任命,無論是百官朝臣,亦或是地方郡守,都需要經過朝堂共議來決定。

哪怕是個比二千石的官職空缺,且天子本人已經有了屬意的人選,也絕不能大腿一拍,就下達任命詔書,而是要將此事擺上朝議,走個‘民煮推舉’的過場。

就好比關東某郡郡守出缺,即便天子已經選定了人,甚至都已經草擬好了任命詔書,也得先在朝議上隱晦的表示:某某郡的郡守出缺,眾愛卿,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啊?

得到天子授意,朝臣百官便會找出來,試探著提出自己的人選。

如果天子早先沒有確定人選,就大機率會在這些人選中,選一個最看得過去的,將其任命為新的郡守;

若是天子早有人選,則會隱晦的將朝臣提出的人選一一否決。

如‘張三很乾練,朝堂需要他’啦~

‘李四還年輕,得再積澱幾年’啦~

‘王五很靠譜,但不合適’之類。

等人選被一一否定,朝臣百官就會反應過來:陛下心裡,只怕是早有人選。

明白過來這一點,百官就會一同站出來,對天子恭敬一拜:臣等愚昧,實在想不到更好的人選,還請陛下指點一二。

到這時,天子才會‘勉為其難’的說:趙六~朕覺得還行,大家覺得呢?

得知天子的心意,朝臣百官自是‘恍然大悟’,再拜:陛下實在是慧眼如炬,確實再也沒有比趙六更合適的人選了。

有了這麼一套程式,這個新郡守的人選,才能算是經過朝堂鄭重討論,最終得以確定。

舊有部門得人事任免尚且如此,新部門的成立,顯然就更復雜了。

別忘了:如今漢室的執政學派,可是崇尚‘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

雖然黃老學真正的執政思想,應該是‘無為,而又無所不為’,但在如今的漢室,黃老學說早就演變成了‘寧願什麼都不做,也絕不願犯錯’的慵懶學派。

而在這樣一個守舊、頑固,整日祈禱‘一切都不要發生變化’的執政學派前,任何一個新鮮事物的問世,都必將面臨無比巨大的阻力。

所以,為了繞過‘重大人事任命、重要部門設立需要透過朝議’的政治潛規則,以及渴望世界永遠不發生變化的執政學派:黃老學,先皇劉邦就經常會鑽一個漏洞。

——隨手任命一個六百石級別的某某都尉,然後假天子節以壯其威。

六百石的級別,再加上是與軍方掛鉤的‘都尉’,天子自是能繞開朝堂,一言而決;

而假天子節,又可以讓這個六百石級別的小官,具備絕大多數兩千石級別官員,都無法合理具備的權力。

對於天子而言,透過這樣的任命,來解決一些臨時性的問題,顯然是價效比最高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