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平壤都尉屯耕團,區區兩千人,就為呂祿的安東郡,留下了近百萬石糧食、兩千頃官田,以及兩千戶‘一夫一口治二百畝田’的戶口!

正當呂祿興奮地奮筆疾書,想要將成績彙報給長安時,那些早先湧入安東,幫助平壤都尉屯耕團開荒的當地土著,出現在了安化城內的郡守府外。

看著眼巴巴的當地土著,呂祿不由得一愣;

側過頭,看到城外,還有許多屯耕團,需要複製平壤都尉屯耕團的‘成功歷程’,呂祿的面容之上,才終於湧現出一抹會心的笑容······

到今年,已經是劉盈七年;

首先來到安東郡的平壤都尉屯耕團,已經成為了安化城內的兩千戶百姓。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近二十個提前完成目標的屯耕團,順利完成了編戶齊民,成為了安東郡戶口簿上的戶口、人口。

現如今,呂祿的安東郡,已經不需要長安朝堂輸血了。

——單就憑這片黑土地,每年產出的上千萬石糧食,呂祿就能從關東,換來自己想要的一切生活物資!

四萬戶、十幾萬口,年產糧米一千五百萬石以上的安東郡,也正走在成為一個‘人口大郡’‘產量大郡’的正確道路之上。

只是這樣過於顯赫的‘成就’,也總是讓呂祿感到不安。

呂祿隱約覺得:安東郡不再需要長安朝堂的輸血,似乎~

嗯,並不能算作是好事。

便是帶著這樣的不安,呂祿開始寢食難安起來。

因為呂祿實在想不太明白:安東郡得以‘自力更生’,甚至開始成為關中、巴蜀之後,又一個可以往關東出口糧食的糧倉,這明明是天大的好事!

但這天大的好事,為什麼會讓自己,感到不安呢······

帶著這樣的疑慮,呂祿開始寫信。

呂祿想要問問自己的太后姑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然後,呂祿就等來了自己的族侄呂通,以及太后送來的一封‘回京述職’的命令······

感受到呂祿的不安,呂通卻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如此顯赫的成就,都還感到不安?

——族叔對自己的要求,果然足夠高!

——不愧是我呂氏三代中的翹楚!!

如是想著,呂通也不由笑著抬起頭,將自己出發前,太后交代自己的話,一字不拉的講給了呂祿。

“此事,說來話長。”

“——去歲秋,匈奴賊子南下,陛下預先有警,使太尉信武侯先行北上,欲往雲中;”

“不料太尉大軍未至,而云中先破,太尉不得已,只得引軍轉道,至馬邑駐守······”

聽聞呂通說起去年秋天,那場令天下共慶的馬邑大捷,呂祿也不由稍打起了精神。

——在先前,呂祿只知道:漢家和匈奴,在馬邑打了一場;

最後,不知道怎麼打的,就打出了‘斬敵數萬、俘虜數萬,本方死傷數千’的巨大戰損比!

據說一場馬邑大捷,還打出了好幾個上千戶食邑的徹侯!

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呂祿還曾感嘆:在陛下的治理下,漢家,果然是愈發強大了。

但這場仗是怎麼打起來了、誰打的,又是怎麼取勝的,呂祿卻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