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3章 玩笑話,你咋還當真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陛下,雖不比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然比之於往千百年之君主,亦獨有風姿;”
“近些時日,某難免念及:若太祖高皇帝在時,廢太子而立戚夫人子······”
“呵······”
“恐吾漢家,難有今日之盛強、此戰之大捷······”聞言,靳歙暗下稍一思慮,也不由得由衷的點下頭,表示自己也同意麗寄的看法。
當然,二人心裡也知道:這,還只是開始;如今的漢室,並非處於當今劉盈執政時期的巔峰,而是才剛‘嶄露頭角’。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未來必將出現的一場又一場大捷,漢室,只會走上更加強盛的康莊大道······
“呼~”
“也不知戰後,朝堂於北牆,當作何籌謀······”長呼一口氣,將注意力從對往事的唏噓感嘆中移回眼前,靳歙望向麗寄的目光,也隨之帶上了些許試探。
因為靳歙心裡知道,自己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在‘武’的範疇內,接近達到巔峰的開國元勳;而且,比起年輕力壯的麗寄,自己,已經是到了半截脖子埋入土中的年紀。
對於‘仗該怎麼打’的問題,靳歙有十足的把握,拍著胸脯說上一句:麗寄那小子,恐怕還要再學個十幾、二十年,才能跟我相提並論!
但對於廟堂之上的事,靳歙,卻只能寄希望於能從麗寄的口中,得到些許‘窺探聖心’的可能······聽聞靳歙此言,麗寄自也明白了靳歙的意圖,卻也並沒有流露出太過明顯的神情變化。
自然地長嘆一口氣,又挺直了腰板,用雙手攥住腰帶,便見麗寄悠然昂起頭,朝西北方向遙一指。
“其餘之事,某亦難以言明;”
“只此一事,某敢篤定。”
“——雲中,必有大變!”毫不遲疑的道出一語,麗寄的面容之上,也盡帶上了意氣風發的神采。
“馬邑一戰之所起,乃陛下本欲於雲中戰於胡,不料關中兵馬未至,而云中先破。”
“雖後,某於太尉率軍折道,於馬邑駐防,又設此‘馬邑之圍’,以重挫北蠻,然雲中之虞,恐仍未除。”
“且此戰,吾漢家大勝,匈奴左賢王狼狽而走。”
“——三五年之內,邊牆當可因此戰,得數歲安寧;”
“然此戰之後,漢匈連年徵發,紛爭不休之境況,便當於三五年之後,於邊牆驟然而起。”
“待彼時,雲中之得失,便又復為朝堂所慮之首重。”
“代北,亦當為朝堂再三斟酌,而定方針之重地······”滿帶著憂慮的話語聲,也使得一旁的靳歙緩緩點下頭,暗下也思考起這一戰,為漢匈雙方戰略格局,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或許在常人看來,這一戰,就是簡簡單單的‘漢室勝了,匈奴敗了’;可實際上,但凡是些許常識的人,都能預料到:這樣一場壓倒性的勝利之後,漢室,必將引來匈奴人的瘋狂反撲!
原因很簡單:匈奴,只是敗了,而不是亡了。真要細算起來,匈奴在這一戰中的損失,甚至都無法撼動匈奴‘草原霸主’的根基,以及在漢匈雙方對立當中的戰略優勢地位。
也就是這一戰,讓匈奴人幾乎損失了整個白羊部、折蘭部,並失去了大半個樓煩部,會讓匈奴單于攣鞮稽粥,有那麼些許心絞痛;這一場敗仗,也大機率會動搖匈奴‘太子’——左賢王攣鞮稽粥,在草原各部心中的地位,以及單于之位繼承人的威嚴。
除此之外,匈奴人在這一戰當中失去的,幾乎就只是三五萬從屬部族士兵,已經六七萬奴隸、附從。
僅此而已。因為在這一戰,匈奴只是失去了現在的白羊部、折蘭部、樓煩部這三駕馬車;甚至可以說,只是失去了這三駕馬車的部分力量。
雖然此番,隨左賢王攣鞮稽粥南下的三駕馬車,幾乎盡數葬身在了馬邑之外,但白羊、折蘭、樓煩三個部族,卻依舊完好無損的存在於草原之上!
只要匈奴單于——攣鞮冒頓願意砸本錢,並願意耐心的等待這幾個部族,透過草原特有的‘選出頭人選出勇士壯大部族’的程序,那三駕馬車重新出現在草原之上,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在這一場馬邑之圍當中,真正關鍵的,是左賢王攣鞮稽粥本人,以及其麾下的一萬八千左賢王本部騎兵。
但這二者,靳歙都沒能留在這馬邑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