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劉盈喊出的一聲叔/哥,劉交和劉肥也不敢當真。

但劉盈同劉樂之間,卻是在這個基礎上,又家上一層身份地位再次倒掛,且與‘姐弟’關係差了輩分的‘丈婿’關係······

這已經不是在外怎麼論、於內怎麼說,或者‘各論各的’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在過去,劉樂劉盈二人即為姐弟,又為君臣;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的關係,完全可以按照場合去論。

在私底下,或是在家人面前,尤其是太后呂雉面前,二人完全可以你一聲弟弟、我一聲姐姐的相處,其樂融融,家庭和睦;

等到了正式場合,或是有外人在的時候,再委屈劉樂喊劉盈一聲‘陛下’,劉盈隨即擺出一副‘姐姐這說的什麼話’的姿態,便也沒人能挑的出毛病。

可在加上一層‘丈婿’的關係之後,就連分場合論的方式,也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

——在私底下,劉盈到底該喊劉樂姐姐,還是喊丈母孃,乃至母親?

在公開場合,劉盈到底應該端起皇帝的架子,還是擺出女婿的姿態?

甚至於,在只有二人在場的私底下,劉盈又該透過怎樣的稱呼,來表明自己對劉樂的態度、維繫自己和劉樂之間的親情?

很顯然,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稱呼,或者禮法秩序的問題;

而是儼然已經涉及到人倫!

——這姐姐不是姐姐,丈母孃不是丈母孃的,算個什麼事兒······

說白了,對於二人之間的關係,非但是劉樂不知該如何自處,就連劉盈,也是相當的苦惱。

但即便如此,劉盈今日,也還是登上了宣平侯府的大門。

因為劉盈知道,這件事只能,也必須由自己主動出面。

如果劉盈不主動站出來,把這裡面的彎彎繞理順,那這普天之下,就再也沒有人,能釐清這姐弟二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了······

“阿姊。”

一聲低沉的輕呼,算是為二人之間的關係定下基調,劉盈望向劉樂的目光,也旋即帶上了一抹嚴肅。

見此,劉樂也會過意來,便先側過頭,朝身旁的婢女看了看。

片刻之後,待側堂內,只剩下劉樂、劉盈姐弟二人相視而坐的身影,劉樂眉宇間的尷尬之色,才逐漸被一抹堅定所取代。

只不過,讓劉盈頗有些感到詫異的是:率先開口的,居然是劉樂······

“陛下大婚以娶張氏女,乃母后做主定奪。”

“於此,陛下可心有不願?”

漠然一語,便見劉樂眉頭立時一皺,可望向劉盈的目光,卻是頓時有些躲閃了起來。

發出這一問時,劉樂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曾幾何時,劉樂是先皇劉邦眾子的長姊,是如今的齊王劉肥、淮南王劉如意,以及面前的天子劉盈,都無比尊敬的、如父如母的姐姐。

尤其是劉盈,作為劉樂唯一一個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與劉樂之間的情感,更遠非一個‘陛下’的稱呼所能衝散。

——漢二年,楚漢彭城一戰,彼時尚為漢王的先皇劉邦慘敗,五十餘萬大軍土崩瓦解!

而世人皆只知:在逃亡途中,先皇劉邦曾不止一次的將當今劉盈踢下馬車,卻不知一同被踢下馬車的,還有當朝長公主劉樂;

彼時,劉盈只有五歲,而劉樂,卻已是有足足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