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8章 太子該不該代父出征?(第3/4頁)
章節報錯
“平滅異姓諸侯,此乃朝堂即定之國策;縱陳豨、英布同反於南、北,陛下雖應之略有不暇,卻也不至掣肘。”
“更家上今,得陛下以監國之權相托,又趙王因前時之事,已失窺伺神聖之機。”
“家上只須步步為營,維朝堂之平和,坐待陛下盡平關東異姓諸侯,便當無虞;又為何愁眉不展,愁苦於此?”
乍一聽呂釋之最後這一問,劉盈只下意識一皺眉,意欲開口。
話都到了嘴邊,劉盈又似是想起什麼般,趕忙緊閉上嘴,意有所指的看了看左右。
待身旁的春陀悄然退去,以各種名義,將殿內的婢女、寺人遣退,劉盈的面容之上,才再度先前那抹愁苦之色。
“甥之愁苦,恰在於此!”
“——去歲秋,陳豨亂代、趙,父皇率軍出征,距今已足半歲!”
“又今,陳豨尚未授首,父皇便再回長安,雖口言‘聖躬欠安,回京歇養’,然又遣王恬啟赴睢陽,欲罪梁王彭越,而逼英布因懼反叛!”
“舅父不妨試想:陳豨亂代趙、英布反淮南,此,便乃南北同亂;又父皇聖躬欠安,安能再親出函谷,以討英布?”
見呂釋之仍是一副迷茫無比的神情,劉盈終是咬牙一跺腳,面容之上,也不由湧上些許急迫。
“——父皇欲歇養,必不願再出徵;然彭越即死,英布必反!”
“英布反,父皇修養於長安,率軍出征,以平英布者,當是何人?”
“舞陽侯乎?曲周侯乎?信武侯乎?”
“亦或是父皇之親子,國朝之儲君,仁名為關中編知,而短於雄武之太子,代父出征,以平英布?!”
聽到這裡,呂釋之終於是緩緩瞪大雙眼,滿是不敢置信的望向劉盈。
“陛!”
“陛下,當不至令家上出征,以平英布?”
面帶驚駭的發出一聲驚呼,呂釋之面上神情,便愈發驚詫了起來。
“楚漢相爭之時,英布之才,可曾同陳豨、彭越齊名!”
“坊間更有風言:英布善殺伐,陳豨精佈陣,彭越喜侵擾;合三者之能,當可比擬淮陰!”
“且此三人,由以英布為最佳;縱往昔之淮陰侯,亦因其能,而禮敬三分!”
“家上身修渠之功,又趙王身涉‘弒兄’之汙名,陛下當已休易儲之念。”
“既休易儲之念,陛下當不會令家上領軍,以伐英布才是?”
聽聞呂釋之用急迫,焦慮,又無時不刻顯現出沒有底氣的語調,說出這句‘陛下應該不會這樣吧?’,劉盈卻並沒有再開口。
——這些話,別說劉盈不信,恐怕就連說出這話的呂釋之本人,心裡都沒有底!
再加上前世的記憶,劉盈對此事,幾乎有九成九以上的把握。
——回到長安之後,老爹劉邦要做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召集功侯百官,商議討伐英布的對策。
而‘太子代天子出征’的提議,也必然會被劉邦,在這次針對‘平對淮南王英布’的軍事會議中,擺在朝堂之上。
劉盈心裡自也明白:前一世,老爹之所以派自己出徵,多少帶點賭氣,以及‘支開太子,看能不能找到機會易儲’的意味在其中。
而這一世,這種可能性,已經無限接近於零。
還是那句話——天子劉邦,已經年過六十······
劉盈還清楚的記得,前一世,在‘太子出征平定英布’的提議,被皇后呂雉言辭拒絕之後,只能無奈親自出徵的老爹劉邦,是個什麼樣子。
——劉邦的病床,直接被搬到了御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