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輿論的發酵,以及整個朝堂對流言蜚語的‘不作為’,朝鮮二字,終於登頂漢十三年全年,關中地區的話題榜榜首。

西起陳倉、東至函谷,北起濯道,南至丹水的整個關中,但凡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成年男子,談論的話題,都無不和‘朝鮮’有關。

民間如此,地方官員自更如此,到長安朝堂的百官元勳之間,只更甚。

自那日,劉盈召集十來位朝中重臣,談論朝鮮之後,整個長安的貴族階級之間,便只剩下一個疑問。

——朝鮮的事,到底該怎麼辦?!

尤其是天子劉盈礙於朝鮮諸國使臣未到,並未對外透露自己的傾向後,這個問題,更是讓無數元勳功侯茶飯不思,徹夜難眠。

在這些並不處於朝堂政治中心的貴族階級而言,朝鮮的問題,其實就只有兩個方向。

打,或不打。

但讓這些人感到糾結的是:如果打,那作為與漢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功侯,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要隨軍出征!

如果戰事順利,那倒也罷了,萬一戰事不順,這些自掏腰包組織軍隊、獨自承擔己部後勤的功侯,說不定還要背鍋,甚至因‘作戰不力’而被削奪食邑!

可若是不打,卻又會平白錯失一次建功立業,甚至是開疆拓土的機會······

帶著這樣的思緒,在稍糾結幾日之後,曲周侯酈氏家族,以及廣嚴侯召歐,便成為了長安所有功侯階級關注的焦點。

短短數日之間,便有上百家功侯貴勳或派出子侄,又或是直接親自登門,拜訪了曲周侯酈商、世子酈寄,以及廣嚴侯召歐。

至於拜訪的目的,也只有一個。

——打聽朝鮮!

曲周侯酈商、世子酈寄父子二人,算是如今漢室尚身處朝堂政治中心的開國元勳中,在武勳、軍事威望方面的最強者;

至於廣嚴侯召歐,雖然在如今漢室略有些‘籍籍無名’,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召歐獲封為侯的功勳,是‘以騎將定燕、趙’。

所以在長安的元勳功侯們看來,要想打聽到朝鮮的訊息,就應該找酈商、酈寄這樣‘在哪兒都打過仗’的軍事專家,以及召歐這種‘曾經在燕國打過仗’的人。

因為如今的漢室版圖,距離朝鮮最近的,就是與朝鮮半島直接接壤的燕國了。

對元勳功侯們這突如其來的熱情,酈商、酈寄父子自是好茶好飯伺候之,但礙於那日宮議,酈商曾以衛尉的身份出席,所以並沒有透露什麼。

倒是被長安朝堂冷落多年的廣嚴侯召歐,懷著對這股被朝堂矚目的喜悅,將自己的所知所聞盡數道出。

而後,便是長安的街頭巷尾,逐漸出現了更精確的、關於朝鮮的資訊。

——很冷!

——而且是溼寒!

——冬天很長!

——多山!

——多水!

——有平原!

對於這幾則訊息,關中百姓的反應,算是極為準確的反映出了華夏民族最真實的反應,和深藏於基因深處的本能。

有平原,有水源,能種地,就是好地方!

至於朝鮮寒冷的氣候,則是被關中百姓有意無意的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