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一場平平無奇的劉氏家宴,便在呂雉這一聲似是說笑般的提議中,悄然臨近尾聲。

酒足飯飽的諸劉宗親,也都各自辭別了太后呂雉、天子劉盈,而後回到了各自的府邸。

宴散之時,天子劉盈更是已然醺罪,由弟弟劉恆攙扶著回了寢殿。

見兒子被扶回,呂雉也並未著急離開,而是拉著劉恆的生母,如今的代王太后薄夫人,在宣室殿拉起了家常。

其餘諸皇子、諸宗親,也都在宮門外彼此道別,又約定後天一齊送齊王劉肥啟程,而後便乘上了各自的王輦。

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二人,自是上了輦便揉起了額頭——對於年僅六七歲的二人而言,酒精的傷害,還是有些難以抵擋;

至於酒足飯飽燕王劉長,以及昏昏欲睡的趙王劉建兄弟倆,則是同乘一車回到了長樂宮中,各自睡去;

但眾先皇諸子、諸劉宗室當中,卻有三人,註定徹夜不眠。

——因呂雉的提議,而激動不已的營陵侯劉澤;

扶著皇帝哥哥回寢殿,卻被劉盈強自留下‘促膝長談’的代王劉恆;

以及,剛坐上馬車,就戰戰兢兢地命令車伕‘速速回府’的齊王劉肥······

·

回到王府之後,劉肥只醉意全無,滿臉忐忑的在王府正堂來回踱步。

府中下人見自家大王這般模樣,雖都一頭霧水,卻也根本不敢上前詢問。

看著劉肥焦躁的來回踱步,不時來到堂門外,看向府門的方向,眾人更是愈發疑惑了起來。

好在不片刻,劉肥翹首以盼的身影,終還是急匆匆來到了堂門之外······

“齊內史臣士,拜見······”

“內史快快請起!”

不等那中年男子行過禮,劉肥便著急忙慌上前,將男子扶起。

之後又是不等男子開口詢問,劉肥就拉著男子走入堂內,旋即冷然回過頭。

“通通退下!!!”

“敢有竊聞者!族!!!!!!”

突如其來的一聲厲喝,惹得堂內的眾王府下人立時作鳥獸散,恨不能離劉肥所在的正堂百步開外,才能稍稍安心。

見劉肥這般架勢,那男子只臉色一沉,本就嚴肅的面容,也立時更加嚴峻了起來。

作為比二千石級別的諸侯國內史,這個名為士的男子,本不該出現在此刻的長安。

——按照太祖高皇帝劉邦親自下令,並有奉常叔孫通所擬定的諸侯王朝覲長安之制度,諸侯王朝長安,本只需帶上王相即可。

至於主管國中政務的內史、掌管軍事的中尉,則都應該留在諸侯國,主持諸侯國內的大小事務。

但在去年,曾經的兩位齊相傅寬、曹參,都被先皇劉邦調離;陽陵侯傅寬,去做了代國的國相,平陽侯曹參則是入朝,擔任了御史大夫。

雖然今年年初,太后呂雉下令任命齊王劉肥的小叔子駟鈞擔任齊相,但在去年,太祖劉邦駕崩之時,齊國卻並沒有國相。

也正是因此,齊內史士按照‘矮子裡面拔將軍’的原則,取代了本該隨同劉肥入京的齊相,跟著劉肥一起到了長安。

對於這位內史,齊王劉肥也是十分尊敬,遇到變故,更是對內史士言聽計從。

現在,齊王劉肥,便遭遇了自有漢以來,降臨在自己頭上的最大變故;

而這一次,失去了傅寬、曹參二人出謀劃策的劉肥,便只能將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這位年不過四十,甚至在長安朝堂籍籍無名的小人物:齊內史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