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元年、大赦天下,以及賞賜天下萬民的環節結束,接下來,便是賞賜群臣百官的時候了。

只不過這次,劉盈卻並沒有立刻站出身,而是走上前,在太后呂雉的身旁坐了下來。

就呂雉溫笑著一點頭, 臉雖是正對著皇帝兒子劉盈,但嘴裡的話,卻分明是說給殿內的百官朝臣聽。

“去歲,皇帝親征關東,以平淮南王英布之亂;平亂之時,軍中將官、兵卒,朝中公卿、功侯,多有立得武勳, 而未得封賞。”

“又前歲, 代相陳豨反代、趙,太祖高皇帝御駕親征,至去歲歲初,方得陳豨授首;後太祖高皇帝抱病,有功將士之封賞,亦為高皇帝擱置。”

“今日歲首元朔,朝議大典;”

“吾兒因孝而除繼位之典,亦當恩封過往數歲於國有功之臣,以彰吾漢家尚武之道······”

聽聞呂雉此言,劉盈暗下不由稍一詫異,面上卻也是不動聲色的笑著一點頭,起身對呂雉一躬身。

“母后所言甚是······”

封賞有功將士,本就是封建時代的中央朝堂,在每一場戰爭後的保留節目。

更何況如今的漢室‘多承秦制’,雖然對秦二十級軍功勳爵名田宅制並不感冒, 但在‘尚武’這一點上, 劉漢比嬴秦, 可謂是有過之, 而無不及。

而過往數年,先後發生在關東的代相陳豨之亂、淮南王英布之亂,乃至於燕王盧綰密謀反叛,終叛逃匈奴等戰爭,其中有功將士的恩賞事宜,都被先皇劉邦有意無意的壓了下來。

至於原因,即便劉盈沒有開口問過,也不難猜測。

——自知天命將至的先皇劉邦,想要把這個拉攏人心的機會劉盈,好讓劉盈藉著恩封的機會,為自己編織羽翼。

而現在,便是劉盈按照劉邦的預想,遍封有功將士之時。

但在遍封有功將士之前,還有一件事,是劉盈必須第一時間做的······

“還請丞相上前。”

溫顏一語,殿內百官朝臣無不面色一愣,片刻之後, 便盡皆化作激動難耐的神情!

就見蕭何稍先前兩步,還沒來得及跪下身, 一旁的幾位郎官便趕忙上前,配合著將蕭何從左右兩側扶起。

而在御階之上,少年天子望向蕭何的目光,更是立時帶上了無盡的崇敬!

“自太祖高皇帝起豐沛而抗暴秦,丞相便久隨太祖高皇帝左右,以為參贊;”

“後太祖高皇帝先入咸陽,丞相先入咸陽宮石渠閣,而使先賢典故、戰國列雄之史典得保大半;”

“又自有漢以來,太祖高皇帝常徵在外,丞相留守長安,以輸大軍的兵馬、糧餉;”

“待漢祚立,太祖高皇帝更曾明謂百官曰:酇侯蕭何,當為開漢第一侯!”

此言一出,蕭何只老淚縱橫的抬起頭,將手從身旁郎官的攙扶下抽回,朝劉盈緩緩一躬身。

之後,便是一位俊朗的郎官,在殿內眾人的注視下,一步一履來到了蕭何面前,正對殿內朝臣,鄭重其事的攤開了手中絹布。

“詔曰:帝舜受命於天,終得夔(kuí)、契之才;周文王飛熊入夢,而得太公望;齊桓公得鮑叔推舉,方得管仲相佐。”

“自漢室立,太祖奉天命而伐暴秦,應天命而王天下,篳路藍縷,皆賴賢臣佐於左右。”

“朕即為漢天子,以繼太祖高皇帝衣缽,不敢稱於太祖甚武、甚文,甚明,甚仁;然朕亦當繼太祖遺志,厚待社稷柱石,以安天下元元。”

“酇侯臣何,自太祖起草莽而隨左右,執相印而佐太祖安社稷,當稱:不世之臣!”

“故以詔拜請:進丞相酇侯臣何,兼太師!”

“特許酇侯臣何金璽綟(lì)綬,禮同諸侯;許禁中策馬、馳車;許朝天子而不拜,臨太廟、高廟而不跪!”

“茲爾蕭何,社稷柱石;”

“歲祿萬石,身天子師;”

“佐立漢祚,功垂萬世。”

“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