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9章 朕···好累啊···(第1/3頁)
章節報錯
將老倔牛王陵好說賴說趕出了宮,又令人將宮內的陳設除去,劉盈便滿懷著心緒,回到了宣室殿內。
幾乎是在了劉盈踏入宣室殿,坐在御榻之上的那一剎那,春陀的身影,便也從一旁鑽了出來。
“陛下······”
“如何?!”
“可曾查明,長安今日之謠傳,乃出自何人之口?”
劉盈迫不及待的發出詢問,無疑是對此事十分重視,春陀再也沒多繞彎子。
“稟陛下。”
“宮外來報,言‘陛下急於攝政’之謠傳,似乃源出尚冠裡······”
小心翼翼道出一語,春陀不忘抬起頭,打量一番劉盈的神情變化,才繼續道:“且此事,非三、二人所為。”
“依始,不過中水侯、赤泉侯、杜衍侯等五人,於府中私談‘高皇帝遺詔,太后恐當遵之’。”
“後不數日,此言為桃侯襄、汁方侯齒等所聞之,而後初傳於元勳貴戚之中。”
“再後,便乃洨侯產於筵間聞此事,大怒而曰:此謠傳也!”
“只此後不過半日,洨侯便自閉家門,不復見客;建成侯則於人言:何時加冠、又何時攝政,皆當由陛下親絕,除陛下,再無人當言及此事······”
言罷,春陀便悄悄再一拱手,便稍退到了一旁,再次扮起泥塑雕像來。
而在御榻之上,回味著春陀方才所彙報的情況,劉盈本只是焦慮的面容,頃刻間便陰沉了下去。
事實的真相如何,春陀並沒有之說,又或許是沒有查明,所以不該說的太篤定。
但從這幾個當事人的身份,以及整個謠言的發展脈絡,劉盈便不難判斷出:這件事的背後,究竟是誰在推波助瀾。
最開始的‘中水侯、赤泉侯、杜衍侯等五人’,指自然是中水侯呂馬童、杜衍侯王翳、涅陽侯呂勝,以及赤泉侯楊喜、吳房侯楊武兄弟二人。
——沒錯,就是在七年前的烏江邊,瓜分項羽的屍體,而各自得分為徹侯的五人。
這五人,即便拋開‘每人二千戶’的低逼格,一個‘全部賦閒’的狀況不說,單就是‘其中有四人為周呂舊部’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在最開始,這五人談論起‘劉盈改不改儘快加冠親政’的話題,不大可能是早有預謀。
所以最近在長安城傳的熱火朝天的‘少年天子急於攝政’的風論,大機率就是這哥五個閒著沒事兒幹,吹牛打屁時偶然提及的。
但在這五人之後,事態的發展,就有些明顯人為操控的痕跡了。
——誠然,呂馬童、呂勝等五人,都是徹侯之爵;
但如今的長安,最不缺的,恐怕就是徹侯!
站在未央宮宮牆上,往宮外每砸三塊磚頭出去,就幾乎必然會砸中一個徹侯!
畢竟除了貴族,尋常人閒著沒事兒根本不敢靠近皇宮,忙於生機的普通百姓,也不可能有空到處瞎走,或者滯留。
而呂馬童等五人,各自食邑皆不過一千五、六百戶;最高的楊喜,也只有一千九百戶,至於最低的楊武,更是僅有七百戶的食邑!
與尋常百姓,又或是地方二千石相比,徹侯之爵,確實是一個含金量十足的貴族頭銜;
但在寸土錯金,遍地功侯元勳,朝中公卿動輒七八千戶,甚至上萬戶食邑的長安,呂馬童等五人,顯然不太會受到功侯群體待見。
尤其這五人的爵位,是透過瓜分項羽的屍體得來,就更使得這五人,處在了‘元勳功侯’群體鄙視鏈的最下游。
所以,這五個人的談論,尤其是聚在一起,隨口談及的私下之語,本不該那麼快就‘為桃侯襄、汁方侯齒等所聞之’。
這,便是第一個疑點;
第二個疑點,那更是清晰無比,令劉盈一目瞭然。
——兩個當事人,及劉襄、雍齒二人的身份!
桃侯劉襄,本名項襄,本是霸王項羽族人。
漢二年,項襄所率楚軍至定陶,被漢將灌嬰擊敗,項襄被俘,無奈歸順於劉漢;
漢五年,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天下歸一,漢王劉邦即皇帝位,旋即赦免了所有項氏族人,並賜項襄劉姓,以‘存亡續斷’,繼項氏宗火;
今年開春,先皇劉邦彌留之際,更是將平定英布叛亂的過程中立下功勳,本該封賞的有功將帥大半撇在了一旁,先封劉襄為桃侯,食邑千戶。
至於其餘有功將士的封賞,則被彼時的劉邦特意壓了下來,留給劉盈親自封賞。
所以,桃侯劉襄的身份和政治標籤,幾乎可以說是明寫在了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