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1章 將兵攻燕,戴罪立功(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叛亂,使彼時的漢室遭受了巨大了損失,多年積累所得的戰略資源、對匈奴的戰略優勢付諸東流,漢室‘一戰而絕匈奴之患’的戰略目標,更是從文帝劉恆,硬生生拖到了幾十年後,才被劉恆的孫子劉徹所達成。
第三次,那就更是讓後世人聞名遐邇了。
——發生於景帝初年,由吳王劉濞發起、楚王劉戊主要配合,齊地諸王共同參與的吳楚七國之亂!
在這一次叛亂中,劉漢政權更是幾經考驗,才最終艱難獲得勝利,得保漢祚。
有了這前後足足三次影響巨大、牽連極廣,且對劉漢政權造成嚴重威脅的宗親諸侯叛亂後,《左官令》《附益法》《阿黨法》等限制諸侯王權力、限制諸侯割據勢力的法律條令,才算有了順利推行的基礎。
至於現在?
在開國皇帝劉邦還健在,宗親諸侯才剛以‘可靠’‘可以信任’的政治標籤逐步取代曾經的異姓諸侯,且沒有透露出絲毫威脅的當下,但凡劉盈敢提一句‘限制宗親諸侯’,就必然會被整個天下口誅筆伐!
——家庭和睦說不說了?
——兄友弟恭要不要了?
——人倫孝悌還尊不遵守、提不提倡了?
最關鍵的是:宗親諸侯壓根就沒犯錯,你一個做弟弟/侄子的就忙著整天防備兄長/叔叔,就這點肚量,你也配做太子?
也配繼承宗廟社稷?
更誇張一點,甚至不排除有人會拿‘英勇作戰,為國捐軀’的荊王劉賈,來做‘宗親諸侯根本就是天子臂膀’的直接證據。
結合這此間種種,劉盈縱是不願意承認,也只能默然低下頭。
——要想維護讓自己成為太子的嫡長子繼承製,《推恩令》,就絕不能出現!
起碼暫時不能出現。
再有,便是在宗親諸侯主動顯露出對政權的威脅、主動做出對天下不利的舉動之前,任何有關限制諸侯王勢力的法律條令,也都不能出現在漢室。
谷翪
原因無他:名不正,則言不順。
如是而已······
“唉~”
“怪不得······”
“怪不得武帝那一家子,又是削藩,又是推恩,又是《左官令》《附益法》的,玩兒的那麼痛快······”
“合著是自己主動把臉撇開不要在先,抓住宗親諸侯的把柄在後······”
面帶自嘲的笑著一搖頭,劉盈終是挺起上半身,悠然長嘆一口氣。
對於自己的‘天才想法’被王陵全盤否定,要說劉盈心裡沒有絲毫落寞,那顯然是自欺欺人。
但在經過剛才這一番反思之後,比起落寞,劉盈還是更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如果說在這之前,‘政策的好壞不單要看政策本身,還要看時代背景’這句話,對劉盈而言就是一個教條、一句理論,那從現在開始,劉盈才算是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所暗含的真諦。
有了這樣一個沒有引起絲毫不良反應,且沒有讓任何人遭受任何損失的‘失敗經歷’後,等將來再遇到類似的事,劉盈也能更加沉著的應對,並很全面的看待問題。
從體而言,這種‘雖然知道自己錯了,但並沒有什麼負面情緒’的感覺,以及失敗之後引發的思考,還是讓劉盈感覺到了些不一樣的東西。
但劉盈不知道的是:曾幾何時,足有四十九歲高齡的漢王劉邦,也曾向現在的劉盈一樣,體會到了這種‘並不因失敗而落寞’的怪異感受。
而這種感受,被丞相蕭何形容為‘長進’,被漢家元勳評價為‘天資卓越’;
在後世,則被公認為:成長。
·
在劉邦的車駕離豐邑越來越近,豐沛地區的氛圍愈發區域喜慶之時,數千裡外的趙都邯鄲,則是一片詭異的沉寂。
趙王宮外不遠處的一座大宅之內,三位樣貌各異,衣著卻同樣華貴的男子相視而坐,卻都不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