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0章 唉~年輕了啊······(第2/3頁)
章節報錯
“若欲待其年老而薨,再行推恩以裂諸侯土,恐非三五十載不能成行。”
“然諸侯勢大之弊,又自何處而得三五十載,以為轉圜之機?”
說到這裡,王陵將話頭突兀的一滯,低下頭,讓劉盈好好消化一下這些內容。
——還有最後一句話,王陵沒敢說。
當今劉邦年過花甲,身體每況愈下,但劉氏宗親當中,卻仍有不少出身旁支庶脈的成年皇族·······
就算撇開劉邦的二兄,曾因‘臨戰脫逃’而失去代王之位的劉喜不說,劉氏二代旁支中的劉濞、劉信二人,也絕對不是好相與的!
是。
現在劉邦尚健在,劉濞、劉信這兩個侄子,還根本翻不起什麼浪。
但別忘了:英布此次叛亂,漢室可還摺進去了一個荊王劉賈!
荊地本就被當今劉邦封給了劉賈這個旁支宗親,現在劉賈沒了,荊地,也大機率還是會被封給旁支宗親。
至於封給誰,那就看‘羹頡侯’和‘劉喜的兒子’,誰能更不被當今劉邦討厭了。
從‘羹頡侯’的往事,以及劉濞參與此次平叛的表現來看,日後得王荊地的,大機率就是劉喜的兒子劉濞。
那劉濞,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發生於景帝初年的吳楚七國之亂,便幾乎是劉濞一手掀起!
這樣的人,能接受劉盈一個不過十四五歲的屁娃娃,推出來的什麼狗屁‘推恩令’?
拒不奉詔,那都是輕的!
就怕到時候,這個新鮮出爐的荊王牙槽一咬心一橫,再舉兵作亂,這事,恐怕就沒那麼好收拾了·······
——宗親諸侯起兵謀反的鍋,絕對不是剛登基不久,尚未掌控朝堂,且還沒有行冠禮的少年天子劉盈所能輕易背動的!
谷蘌
道理很簡單。
劉邦在,宗親都不反,咋你劉盈一上位,就有自家親戚造反啦?
哦~
原來是《推恩令》啊~
那《推恩令》,是誰實施的?
所以,王陵真正想說的,其實並不是‘宗親諸侯都還太小,《推恩令》短時間起不到效果’的問題,而是這個明顯暗含禍心的律令,可能會引發一些宗親諸侯,尤其是那幾個出身旁支,又年輕力壯的宗親諸侯的劇烈反應。
對於這一點,劉盈理解起來,顯然並沒有花費太大的功夫,只低頭思慮片刻,便苦笑著點了點頭。
見劉盈願意接受自己的看法,王陵便繼續道:“其二:乃使天下不滿,以為吾漢家寡恩!”
“殿下當知,分封之制,乃自商周之時便有,又由來已久。”
“然縱觀過往千百年,從不曾有‘分封宗親為王,又以此王諸子裂其土’之事。”
“《推恩令》,雖只裂諸侯之土而王其諸子,朝堂不奪諸侯之土半寸,然於天下人所見,此事,豈不等同於一農亡,而諸子分門別戶?”
“民農分門別戶,尚以長子盡得乃父之田,餘子只得錢、糧稍許,別戶以自力更生。”
“民如此,諸侯身負王爵,更乃宗親皇族,又怎可均分其產於諸子?”
“故臣言《推恩令》或使天下不滿,乃此舉,或當使天下民分門別戶之時,諸子得乃父之祡不均而生爭端,亂嫡庶、主旁之別。”
“若如此,吾漢家強幹弱末、廣遷天下豪強於關中之國策,便當有所震搖·······”
聽到這裡,縱是不願意承認,劉盈也只能是無奈的笑著一點頭。
王陵口中的強幹弱末、廣遷天下豪強於關中,似乎和《推恩令》八竿子都打不著關係。
但劉盈心裡卻非常清楚:王陵的這番話,準確民眾的《推恩令》唯一的要害。
——均分家產的遺傳模式,對小農經濟社會的打擊!
強幹弱末,顧名思義,就是強大幹枝,弱化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