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7章 淮南王的最佳人選:劉如意(第2/4頁)
章節報錯
再考慮到遠近親疏,比起自己和劉澤,實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劉邦縱是對二哥劉喜頗有微詞,顯然也會更願意把這個封王的機會,交到二哥劉喜的兒子手中。
——作為皇帝的哥哥,劉喜卻頂著徹侯之爵到處晃悠,這要是傳開,劉邦面子上也掛不住,也多少影響漢家皇室的形象。
但劉喜曾經的‘表現’,又實在是讓劉邦放不下心。
可若是封劉喜的兒子,此事就算得到完美解決了。
劉喜是自己哥哥,劉邦就不得不封,但又不敢封劉喜本人,索性就把荊國封給劉喜的兒子,也當是對二哥一脈的補償,兩全其美。
如此說來,在‘劉喜的兩個兒子其中一個’預定荊王王位的情況下,情況就從‘六個候選人競爭四個諸侯國’,變成了‘五個人,競爭三個諸侯國’。
可若是這樣,劉邦就又要頭大了。
——作為天子,尤其是開國皇帝,劉邦連劉喜那個不中用的哥哥都封了,還能不封自己的兒子?
即便只是出於‘把兒子們都封王,日後好幫著太子哥哥治理天下、為天子手足羽翼’的考慮,劉邦就必須保證:在自己閤眼的那一天,自己的八個兒子,都必須有著落!
所以,在荊地有了安排之後,真實地情況並非是‘五個人爭三個諸侯國’,而是除了梁、燕、淮南這三個諸侯國之外,劉邦還要再去找塊地方,湊夠四個諸侯國,把剩下四個小兒子都封出去!
既然剩下三個諸侯國,連劉邦封自己的兒子都不夠,那遠方表親劉澤,自然就只能往後稍稍了。
對於‘從哪再找塊地方做諸侯國’,以及派那個兒子去做這個‘新諸侯國’的王,劉邦還沒來得及考慮。
但很明顯:在梁、燕、淮南這三國當中,前二者的重要性,使得劉邦必須選出最合適的人選!
尤其是地處關中門戶的梁國,對於肉眼可見的未來,即將發生政權交接的漢室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但在燕、梁兩國的人選需要慎重的同時,可供劉邦選擇的人選,‘質量’卻實在是令人難以啟齒。
——就說剩下四個還沒封王的兒子中,年紀最大的老五劉恢,今年也才不過五歲······
沒辦法。
誰讓劉邦自己個兒不上心,不早點娶媳婦兒生娃,傳延血脈呢?
到了這時候,發現自己六十好幾的年紀,能指望的兒子卻才五歲出頭,劉邦心中,也不由生出了些許‘兒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嘆。
所以,以老五劉恢為梁王,給太子哥哥看守關中門戶,以保證未來幾年必將發生的政權更迭,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理了。
矮子裡面拔將軍嘛!
就算劉恢年紀再小,也好過那幾個年紀更小,甚至還沒來得及斷奶的弟弟······
實在不行,就只能按劉盈剛才的法子,給五歲的梁王劉恢派去一個靠譜的王相,順便兼個王太傅,一邊幫劉恢打理封國,一邊教育劉恢就是了。
“嗯······”
沉吟著緩緩一點頭,劉邦便算是認可了劉盈對梁王的人選推薦。
至於燕國,劉盈雖然極為謹慎的沒有直接推薦人選,但也基本是把該說的都說了。
——弟弟們實在太小了~
——老爹與其想著兩歲和三歲的年紀,到底哪個才更適合做燕王,倒不如好好考慮考慮,給弟弟們找個靠譜點的王相,先代練幾年······
想到這裡,劉邦總是心中憋悶無比,也終是隻能面色陰沉的緩緩一點頭。
還是那句話:老天子劉邦,娶親太晚、生子太晚,皇子們,年紀都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