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少府卿陽城延傳回的訊息,對於少府‘代民儲糧’,關中百姓還是相當一部分,持有觀望態度。

換而言之,為了打消百姓心中的顧慮,以及對少府‘代民儲糧’之政的不信任,起碼今年,少府要拿出真金白銀,買下關中起碼三分之一以上的糧食!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百姓相信:少府並非是想不花錢就拿走我們的糧食,而是替我們存起來;等日後需要之時,我們也確實能取出先前存的糧食。

但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既然能把手裡的糧食賣出去,換回看得見、摸得著的銅錢,誰有願意拿家裡一整年的收穫,去換少府發的‘存摺’?

只怕是‘糧食可以存少府,也能賣給少府’的訊息一傳出,關中大半百姓,乃至那些原本原因嘗試‘存糧’的百姓,都會選擇把糧食賣給少府。

而這樣一來,少府‘官營糧米’之政,就會有大機率胎死腹中,連帶著漢室才剛建立起來那麼一點點的政府公信力,也會頃刻間付諸東流。

——官營糧米之政,最核心的內容是什麼?

代民儲糧!

因為代民儲糧,可以確保少府在不花費成本買入糧食的前提下,完美取代過去的‘糧商’群體,在關中糧食市場所起到的作用和角色!

那如果‘代民儲糧’一事胎死腹中,少府的‘糧米官營’之政,又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很簡單。

——既然沒人往少府存,那少府為了壟斷市場,就只能買!

而關中民近百萬戶,每戶每年數百石的糧食產量,換而言之,關中每年的糧食產量,也是起碼數萬萬石!

再算上每石上千錢的糧價,少府要想全靠‘花錢買入’來壟斷關中市場,那所需的啟動資金,將會龐大到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就算對當今天下的銅儲糧沒有了解,劉盈也能斷定:就算把當今天下所有的銅錢找來,都絕對無法以每石一千錢以上的價格,將關中一年的糧產全部買下!

所以,為了解決市場上‘貨幣不足’的問題,劉盈只能用‘代民儲糧’的辦法,讓少府儘量輕鬆地將關中的糧食吃下。

“嗯······”

“今年,關中平均畝產三石餘,總量產,應該就是三萬萬石左右······”

“按照往常的慣例,秋收之後,每戶百姓都會留下五十石左右的糧食過冬······”

“每戶五十石,百萬戶,就是五千萬石······”

“農稅十五取一,就又去掉二千萬石······”

“嘶······”

“二萬萬三千萬石吶······”

神情鬱結的自語著,劉盈終是遲疑的抬起手,在一張空白的竹簡上,寫下了‘五百’二字。

過往數年,關中的糧價起伏很高,基本是在一千五百錢到三千錢上下浮動。

而今年春天,劉盈為了穩住關中的糧價,強行制定了‘每石二千錢’的糧價,以確保糧價穩定。

再加上今年,關中豐收,糧食產出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再加上‘糧商’群體被劉盈取締,也使得關中糧食出口關東的難度陡增。

如此說來,按照劉盈原本的計劃,明年關中的糧價,本該壓到八百一千錢每石左右,才更符合市場規律。

但現在,為了解決少府收購關中糧食的資金短缺問題,劉盈縱是有所顧慮,也只能強行將糧食的收購價,壓低到五百錢每石了。

谷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