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6章 大小流氓,一脈相承(第3/3頁)
章節報錯
待夏侯嬰面色怪異的上前,劉邦便伸出手,大咧咧的將上半身貼在了夏侯嬰身前,附耳低語道:“汝親去,誡告趙堯、武虎:絕不可收三銖錢!”
“——若二人此去,敢攜一枚三銖錢迴轉長安,朕,決不輕饒!!!”
又神神秘秘的做下補充,劉邦這才嘿笑著坐回了軟榻之上,面上已盡是溢於言表的喜悅。
——要不是劉盈主動要錢,劉邦都差點沒想起來這茬!
如果不是劉盈做出示範,劉邦也大機率會看在劉交、劉肥兩人是自己的晚輩,又在去年平定陳豨、今年平定英布時都出了力氣的份兒上,將這件事刻意淡忘。
但在劉盈伸手要錢,並且劉肥、劉交都同意給錢之後,劉邦掐指這麼一算,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特奈奈的,差點損失好大一筆錢!
——夏秋之際,少府給齊、楚、荊三國,可是撥了將近五百萬石的糧食!
後來戰事爆發,荊王劉賈落地成盒,荊國脫離掌控,這五百萬糧食,也早就被劉肥、劉交二人分別派人取回國內了!
而這五百萬石糧食,值多少錢?
——要不是做皇帝之後沒花錢買過糧食,劉邦差點沒反應過來:現在這世道,可不是前秦!
當今天下,米價數千錢一石!
就連被劉盈刻意壓下,且得到百姓交口稱讚‘太子仁義’的關中,那也是足足兩千錢每石!
本就足以自給自足,甚至有力往關東輸送糧食的關中,又經太子劉盈親自下場打壓過,糧價尚且每石二千錢,那關東的糧價,該高到什麼地步?
甚至都不用說別的,就按每石二千錢來算,少府撥去齊、楚的五百萬石糧食,那也是······
“萬萬,十萬萬,百萬萬······”
“一百萬萬錢!!!”
自顧自掰弄著手指,劉邦只下意識一聲驚呼,旋即目瞪口呆的愣在了原地。
“得此錢百萬萬,府、庫當可頃刻充盈,往後,朝堂當再無錢糧之缺!”
“嗯······”
“——此錢,絕不可與奸商惡賈!!!”
眨眼的功夫,劉邦便徹底忘記了先前那句‘這小流氓不像我’,徹底下定了做一回饕餮的決心!
而當劉邦滿懷喜悅的抬起頭,想要看看身旁有沒有什麼人可以顯擺時,卻見夏侯嬰滿帶著糾結,依舊站在一旁,似是先開口,又不知如何開口。
先是兄弟多年,後又是君臣多載,一見夏侯嬰這架勢,劉邦便明白過來:這廝,怕是想說些不合時宜的話。
不過,夏侯嬰也還算幸運——賴兒子劉盈的福,劉邦現在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又欲言何不當之辭,以損朕之壽數啊?”
聽聞劉邦這一聲半帶玩笑,半帶嚴肅的戲語,夏侯嬰先是下意識一笑。
待想起來自己要說的話,夏侯嬰又皺起了沒,糾結了好一會兒,才小心翼翼上前。
“陛下······”
“宣平侯,還在殿外跪侯······”
可能有讀者會有點奇怪:怎麼是六經?
不是四書五經嗎?
實際上,儒家六經之所以會變成五經的原因,我在正文裡的標註中已經寫到了——《樂經》傳人公孫尼子在秦末戰火中失去蹤跡,《樂經》失傳,且至今(2022年4月12日)下落不明。
至於《尚書》,雖然因為韓非、李斯二人不得善終而暫時失傳,但在歷史上的文帝年間,濟南伏生(也作伏勝)從家中的牆壁裡挖出了早先藏好的《尚書》,使《尚書》得以保留並傳延至今。
而文帝派去向伏生學《尚書》的官員,就是後來的太子詹事(也稱太子家令)、景帝太傅晁錯。
順帶提一嘴:伏生從自家牆裡挖出來的《尚書》,便是我們常說的《今文尚書》,大家應該也聽說過《古文尚書》。
那《古文尚書》,是怎麼一回事呢?
——按照當代接受度最高的說法,是孔子的後代孔安國,因為伏生的《今文尚書》而心生邪念,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我家牆裡也挖出《尚書》了’的戲碼。
然後,孔安國就指著這本假《尚書》,即古文尚書說:這些字都是古字,天下除了我沒人能看懂······
就這樣,儒家終於得以重奪對《尚書》的解釋權和標註權,而《今文尚書》的騙局,也是自西漢延綿兩千多年,到近代,才在出土文物的佐證下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