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6章(第3/3頁)
章節報錯
說著,就見老將又側過頭,朝先前的楚將啐了口唾沫,才神情嚴峻的再度望向劉交。
“大王知:吾楚國之卒,皆乃楚人!”
“然大王不知:吾楚國之民,皆視其家,更甚於國!!!”
滿是篤定的道出一語,老將便面色沉重的上前一步,眉宇間,也隱隱帶上了些許急迫。
“分兵三路之策,聞似可行;然大王或不知:若分兵三路,其中一軍為賊所擊,餘二軍之卒,恐皆當懼自家為賊所破,而潰散歸家!”
“如此,大王分出兵為三路,一路為賊所擊,無援必敗;餘二路皆倉皇潰散,三路大軍,頃刻便化為烏有。”
“如此之計,安能言其曰:上佳?”
聲嘶力竭的發出一問,就見老將直勾勾看著劉交,手卻指向斜前方的楚將。
“獻如此之計者,又如何不能言之曰:淮南賊子之間?!!”
聽到老將又說自己是英布派來的間諜,先前那楚將立時又是一陣怒火中燒。
但最終,在劉交陰冷的目光注視下,那楚將終還是按捺住了衝動,勉強將身體摁在了座位之上。
而在上首的位置,用眼神阻止先前那楚將‘手刃老賊’的衝動之後,劉交面上神情,只頓時有些糾結了起來。
在劉氏宗親中,劉交雖然更多以‘文化人’的身份而為人所知,但作為漢室第二位宗親諸侯、當今天子劉邦的親弟弟,最基本的軍事認知,劉交也還是有的。
劉交心裡清楚的明白:理論上,將齊、楚軍隊分成三路,沿著荊楚之交布守,確實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且沒有之一。
但劉交也同樣清楚:方才那老將說的,也確實是事實。
當今天下,絕大多數軍隊的底層士卒,都是由自耕農,也就是所謂的‘良家子’組成。
而對於這些農民子弟而言,‘有國才有家’的認知,幾乎得不到哪怕一絲一毫的認同。
對於絕大多數百姓、底層士卒而言,‘先家後國’,幾乎是和‘餓了吃飯,困了睡覺’一樣的真理。
其中,又尤其以楚人,最重視個人、家庭,又最輕視集體,乃至國家。
簡單來說就是:劉交很確定,如果自己真的下令‘齊楚軍隊兵分三路,在淮水以北分別駐守’,那方才那老將描繪的場景,就必然會發生!
聽到友軍被淮南賊軍攻打,其餘兩路兵馬的底層士卒,第一反應絕對不會是‘趕緊去支援’,而是:賊軍打來了,俺得趕緊回家······
“唉······”
“賊眾我寡,又得皇兄、太子之令,除兵分三路,寡人,又奈若何?”
神情滿是落寞的搖了搖頭,劉交終又從王榻上起身,似有深意的看了看殿側,那位劉盈派來的信使。
見信使依舊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劉交也只好正過身,旋即深吸一口氣。
“此事,無須再議,寡人心意已決!”
語調極盡強勢的道出一語,又略帶安撫之意的對老將微微一點頭,劉交的目光,最終還是停留在了最開始,那位主張‘應該兵分三路’的楚將身上。
“傳寡人軍令!”
“吾楚軍兵分二部,各卒二萬,分由張故、李意掌之!”
劉交一聲令下,楚將張故只面帶激動地站起身,朝劉交拱手領命,還不忘得意地朝老將李意一昂首。
而與小人得志的張故不同,老將李意雖然得到了劉交‘掌楚國半數兵馬’的信任,但眉宇間,卻看不出絲毫感激。
李意的反應,似乎也沒有出乎劉交的預料,見李意神情憂慮的低下頭,劉交也並未流露出不喜,繼續道:“張故所部,駐於凌縣;李意所部,則駐徐縣。”
“另,遣人往告平陽侯:齊之卒,至虹縣駐守,萬不可使太子駐蘄縣一事,為淮南賊所知!”
對分成三路的齊、楚兵馬做下安排,劉交的眉宇間,才終於湧上些許安心。
凌縣,位於荊楚東邊境線;徐縣,則位於邊境線中部。
而劉交讓平陽侯曹參駐守的虹縣,則位於荊楚西邊境線,且距離劉盈中軍所在的蘄縣,只有不到五十里的距離。
有了曹參大軍,劉盈在蘄縣,也多少算是多了份保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