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逝,眨眼間,便又是近十日過去,夏六月,也已悄然臨近尾聲。

而在這個月,整個漢室天下,都發生了許多為百姓茶前飯後增添樂趣的大事。

——在關中,一紙《禁民私鑄令》,可謂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

得知手中的三銖錢,已經被天子劉邦以詔命的形式,歸為‘不可用之劣錢’之後,一股莫名詭異的氣息,在關中悄然散播開來。

在《禁民私鑄令》頒佈後的第七天,這股莫名詭異的氣息,終於在長安爆發。

——以汁方侯雍齒為首,近十位食邑千戶以上的徹侯所組成的隊伍,出現在了長樂宮外!

在朝臣百官、圍觀百姓眾目睽睽之下,汁方侯雍齒淚流滿面的跪倒在地,朝長樂宮叩首不止。

而後,便是一名宮門中郎,帶著雍齒的哭訴跑入宮中。

得知雍齒在宮外哭嚎,並叫囂著‘請陛下暫緩此詔’之後,天子劉邦也非常大方的賞了雍齒一頓板子,並且削奪了汁方侯國五百戶食邑。

至此,因《禁民私鑄令》而生出的風波,便在天子劉邦的溫和處理下,畫上了一個殘缺的句號。

——自此,鑄幣權收歸中央,再也不容任何人質疑!

——三銖錢的價值,被官方明言否定!

在關中百姓議論紛紛,盤算起接下來對‘錢’的態度時,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過往數年夜以繼日、馬不停蹄熔鑄鉛三銖的少府,再次啟用了所有的鑄錢作坊;整個少府的人力、物力,更是毫無保留的集中在了鑄錢之事上。

和以往一樣,被少府熔鍊的,依舊是含銅量達到七成以上的秦半兩。

但不一樣的是:這次,少府卻並沒有為了鑄錢,而從市場收購太多鉛······

如果說關中的鬧劇,是一紙《禁民私鑄令》引起,並虎頭蛇尾的宣告落寞,那在大河以北的代、趙,則是另外一副詭異的場景。

——在劉邦折返長安之前,已經損兵折將、丟城失地,全然顯露敗亡之象的陳豨,居然緩了口氣!

這件事,也同樣成為了北方地區,尤其是燕、趙等國民眾茶前飯後的談資。

只不過,比起關中百姓談及《禁民私鑄令》時的淡然、八卦,燕、趙民眾談論起陳豨,卻都是小心翼翼的淺提一句,旋即生怕誰人聽去般,刻意的將話題移開。

這樣的狀況,卻也並沒有維持多久,便隨著另外一則訊息的傳出,而蒙上了一層陰影。

——天子劉邦遣使東出,前往燕都薊邑,召見燕王盧綰······

對於發生在關中,以及大河以北的事,劉盈卻是沒顧上關注。

因為比起關中的風波、北方的動盪,此刻的劉盈,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件事的重要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劉盈對儲位的重視程度······

·

“家上。”

“楚王、齊王,已各攜國中內史,於殿外恭候。”

漢十一年夏六月壬辰(二十九),豐邑行宮側殿。

聽聞舅父呂釋之這一聲輕喚,劉盈只趕忙將手中竹簡放回面前的案几之上,從上首的軟榻上站起了身。

“快快有請!”

太子一聲令下,不片刻的功夫,便見一老一少兩位貴族,被呂釋之引入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