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聖請入眾聖殿。”

說話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站在眾聖殿門口,瘦得皮包骨,如同行將就木一樣,望著姜璇,目中帶著溫和的光芒。

姜璇知道此人,當代東聖王驚龍,別看他如今這般模樣,但卻是個脾氣極其火爆的人,如今成了這般模樣,就是因為曾與妖族半聖死戰。

而且他是一位一心為人族的半聖,付出許多,姜璇本人也頗為敬佩。

“驚龍先生請!”

姜璇曾學習他的詩篇經義等等,再加上對他的敬重,故而以“先生”稱之。

眾聖殿內,有著一座聖臺,聖臺上有許多雕像,供奉著從古到今的所有封聖之人,那些人都是人族之脊樑。

眾聖入殿,大殿之門也關閉,聖院諸多大儒、大學士也都知道,這是開啟聖議,要為這尊新聖,且是史無前例的女聖開一場聖議。

“諸位若有疑惑,但說無妨。”

幾道身影坐在眾聖殿內,有明燈照耀,似那人族萬家燈火,時刻提醒著眾聖。

“也好,那便由老夫先問。”東聖王驚龍率先開口,“姜聖,萬界佈道之時,我等已知武道之要旨,但同樣也有所感,武道與百家聖道,似有本質差距,可否為我等解惑?”

姜璇並未覺得意外,看向眾聖,答道:“而今百家聖道,皆以才氣為根基,以文曲為源泉,且由孔聖先師奠定基礎,故此,我稱之為儒道。”

“儒道?”

幾位半聖稍加思索,他們從未聽聞這一說法,歷來都以百家聖道稱之,但細細一想,這一稱呼也的確合適。

而今百家聖道,皆是從至聖先師孔聖所開創的儒家聖道中分出,甚至連姜璇開闢武道之時,也曾衝擊百家聖道,擷取聖道洪流。

可以說,人族諸多聖道,皆起源於儒道,故稱這一種修行路為儒道,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過在萬界之中,星辰億萬萬,而我人族卻只取文曲,縱然其為至尊星辰,但對人族而言,終究有所不足。”

這一句話眾聖皆點頭,的確,文曲雖為至尊星辰,但人族卻無法掌控文曲星,才氣多少都是由天定,否則的話,人族也不會為文位數量而憂心。

“也正是因此,我另闢蹊徑,開創武道,引星辰之力,煉天地元氣,強體魄、鑄神魂,悟天地萬法之意志,自成神聖。”

姜璇繼續說著,目中映照萬界星空,一顆顆大星似是在她眼中沉浮,這等異象,哪怕是眾聖都心驚,遠遠超過尋常半聖。

隨即,她看向眾聖,道:“武道之於儒道,最大的差距便是武道接引眾星之力,而儒道則以文曲星降下的才氣為主,兩者各有優劣,但總的來說,武道更容易普及。”

“哦?姜聖還請細說。”

有一位老人再次開口,他的身上有著紅塵氣,姜璇只是略加思索,就猜到了他的身份——這一位是南聖。

聖院有四聖,東聖主人族內務,西聖坐鎮兩界山,南聖遊歷人間,北聖潛伏妖界。

眼前這一位紅塵氣息最重,除了南聖之外,姜璇也的確想不到其他人。

“武道之初,即為感應周天星辰,星辰之力億萬,各不相同,人亦是如此,天賦各有高低,適合的道路也各有不同。”姜璇答道,“所以在感應星辰之時,自然會接引到最為適合的星辰之力,以此開闢武道道宮,人族雖眾,但每一人都必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星辰,可以踏足武道。”

“此法雖妙,但也有一問,即便是我等,也無法完全感應諸天星辰,更何況世間百姓?”

這一次開口的,是一位峨冠博帶,童顏鶴髮,清瘦儒雅的老者,他的氣息不同於其他半聖,但卻能與半聖同列,原因也簡單,因為他來自孔家。

歷代孔家家主與正常半聖有所不同,正常半聖是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封聖,而孔家家主在接任家主後,進入聖廟眾聖殿,可獲得才氣天降,直升半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