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化和海陽縣考生們全都閉上了嘴巴!

剩下那些考生們也一個個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吳化酸溜溜地說了一句,“這才第一場神氣什麼呀,接下來還有兵書、策問之類,都考過去再楊武仰望吧。”

對啊!

還有算術、兵書、策問、軍事策略等!

眾人這才回過神來,尤其是兵書那一塊策問,哪怕現在是院試, 難度也是非常高的, 因為大宋朝和周邊兩朝一直在為人族和北面妖族戰爭,所以兵書、軍事策略一直是考試重中之重。

第一場的經義、詩賦才佔文考總分五十分的十分。

剩下的呢?

算術五分!

策問十分!

兵書十分!

軍事策略更是多達十五分!

陳君羨現在才拿了十分, 說起來只是往前走了一小步而已。

眾人並不覺得陳君羨真能夠全知全能到每一樣都拿滿分, 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因為人的精力有限, 哪怕再強大的修真者, 也不可能一心多用到樣樣都精通。

比如說吳化是縣試和府試案首, 他兩次文考總成績也不過一個四十五分, 一個四十六分。

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尋常人文考能拿到四十分,已經屬於優秀的考生。

一般而言, 大家的分數會在三十五分到四十分之間浮動,這才是正常成績。

低於三十分的就不用說了, 指定淘汰。

是的,陳君羨現在是拿了十分,可這影響最終結局嗎?根本不影響!

吳化本來只是隨口一說,想要找回點面子而已,只是他說完這句話,隨即也醒悟了過來,對啊,剩下還有幾場沒考呢,他不信陳君羨對算術、兵書、策問和軍事策略每一樣都能考高分, 甚至吳化覺得這次院試案首他還能拿到手。

原因有二,其一, 吳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全能,他是在第一場考試經義、詩賦方面輸了,但他的名字同樣在紅榜上, 就算差陳君羨一些,應該也差不了多少,他自認為撐死了就一分差距, 甚至有可能同樣獲得了滿分十分,畢竟經義詩賦的滿分就是十分,哪怕陳君羨寫的再出彩,詩寫的再完美,最後也只能和其他回答的稍遜一籌的人一樣,只能夠拿到十分而已。

其二,吳化對算術、兵書、策問可是非常有研究,除了對軍事策略比較薄弱,其他方面,他相信整個開州府沒幾個人是對手,他只要能在這三個方面壓住陳君羨就行。

尤其是算術這一塊。

吳化覺得他敢說開州府地界第二名,沒人敢說第一,因為他的祖父是大宋朝十大算術大家之一、寫出《九章算術》這樣赫赫有名的吳青!

一個算術大家的孫子, 怎麼可能會輸給別人?

嗯,封建社會的數學還是比較落後的, 《九章算術》這種地球時空中小學生學的東西,在當前時空是最先進的算術。

這就是吳化自信心來源!

但陳君羨呢?

一個外來的修士,據說真實年齡才三十歲出頭,修煉到築基期恐怕已經花了他畢生心血了,怎麼可能還有時間去鑽研算術這樣不太被人重視的小道?

還有陳君羨是外面是世界進來的,吳化可不覺得外面世界的環境和大宋朝一樣,畢竟大宋朝一直打仗,人人都學習兵書策略。

所以吳化自認為院試案首還是能夠十拿九穩!

他是這麼想的,別人也是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