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致敬!華夏鑄劍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越靈提出這個事情時,觀眾們也大張著雙眼。
他們現在才發現,對這位為中華鑄造寶劍的英雄,所知甚少。
除了書本上的那四個字外,其他的竟一無所知。
我們只記住了他的豐功偉業,記住了他的名字,但是對於這豐功偉業背後的故事,卻十分模糊,甚至於一無所知。
他來自哪裡,經歷了什麼,遭受了如何的苦痛,有著怎樣的悲歡離合,何時離去,永眠地底……我們都不知道。
時代的快節奏將五花八門的資訊傳遞到我們面前,不斷地削弱著我們的理解能力和資訊收集能力,大資料的精準投擲將我們感興趣的資訊一一送到眼前,長此以往,思維削弱,惰性愈重,再也沒有那份堅持不懈的恆心與毅力。
此刻,電視機前的所有觀眾猛然間發現,自己對於這位先生的一生,竟毫無所知。
腦子裡只有幾個模糊的概念,只知道他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毫無疑問,這令許多觀眾心中感到萬分的惶恐。
“我努力的回憶著鄧先生的事蹟,除了蘑菇蛋之外,我居然一無所獲!!!”
“最悲哀的是,我記得很多明星的生日,但是鄧先生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一無所知。”
“我們還記得他,但我們已經開始變相的遺忘了他,這才多久啊,鄧先生去世才不到四十年啊。”
“一個遺忘了英雄的民族,是無法強盛的民族,我很慚愧,如果不是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我恐怕都不一定會知道他。”
“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設計這樣的環節,隨便一搜尋不都知道了嗎?”
有觀眾提出這樣的疑問,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裡,名人偉人的事蹟俯拾皆是,只要開啟瀏覽器,輸入問題,一切都分外明瞭。
只是很快就有觀眾反駁道:“得了吧,心裡沒點逼數嗎,要是沒有節目的介紹,在座的有幾個人會主動去了解這些?”
這一反駁,將許多人說的啞口無言。
易澤並不知道觀眾們此刻的爭論,他只是呆呆地看了看天空上的明月,而後展顏一笑。
“我們以明月為鏡,一起走近鄧先生的一生吧。”
話音落地,易澤伸出右手,彷彿是在除錯著某種機械,手指於空中揮動幾下,原本皎潔的明月,此刻忽然顫動一下,無數潔白的月光匯聚成一塊巨大的熒屏,上面的影象顯出幾分歷史的厚重感。
“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在懷寧鄧家祖屋,即鐵硯山房之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清亮的哭聲好似劃過黑暗的一道光,誰也不曾想到,這個與普通嬰兒別無二致的孩子,在將來會做出怎樣一番事業。”
《鎮妖博物館》
易澤的聲音中帶著對時代的回憶,將一幅畫卷,重新帶到觀眾面前。
畫卷之上,充滿著年代感的畫面呈現在越靈眼前,也呈現在觀眾面前。
“鄧先生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他的父親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
畫面之中,年紀尚小的鄧先生,除了完成必要的學習之外,還要跟隨著王老先生學習四書五經。
有一天,鄧先生不解的詢問著父親:“爸爸,您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為什麼還要我學習四書五經呢?”
“孩子,這是中華五千年來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東西,才是我們的根,我們在外面學習了很多新鮮的知識,那都只能借鑑,而這些,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年歲尚小的鄧先生聽著父親這番言語,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我聽媽媽說,您本來可以留在國外教書研究的,為什麼一定要回來呢?”
“因為這裡才是我的家呀。”
父親的話聽起來很輕,但其中蘊含著的情感,卻在鄧先生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一顆名為愛國的種子。
這顆種子,逐漸的生根發芽,吸收著各種營養,逐漸的長大。
三又七年,雙七之日,倭國尋釁,僅僅二十二天之後,平都淪陷。
有一天,鄧先生父親的一個好友來尋找父親,叫他去偽鎮府任職。
年僅十三歲的鄧先生在南書房之中驚訝的看到,自己平日裡那個溫文爾雅的父親勃然大怒,高聲呵斥道:“你給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