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態度惡劣(第1/3頁)
章節報錯
歷來婚嫁,便有送、接、迎、娶四步。
即便是入贅,這幾步也是少不得的。
更何況陸氏一族地位顯赫,此番削了面子將嫡長孫入贅寧王府,場面活計自然不會少了。
至於什麼家醜不外揚?笑話,偌大陸氏一族,每天不知多少眼睛看著,有點訊息早傳的十萬八千里去了。
更何況在此時這種敏感時期,自然關注之人更多,有些唯恐天下不亂、或者是要攪渾這一池水的傢伙,自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事情宣揚的滿天都是。
莫說達官貴人,就是平民百姓,知道的也不在少數。
此番時刻,再怎麼遮遮掩掩,反倒是顯得小家子氣,而且大梁武風極盛,民俗開放,老百姓對入贅之事也並沒有太多的排斥心理。
練武的自然沒有舞文弄墨的那般心思繁多,有不少人聽聞這件事情,甚至還有些憤憤不平,直道陸澤投了個好胎,去哪都能大富大貴,言下之意,嫉妒心大盛,似乎還有願意取而代之的想法。
在加上坊間傳聞,寧王之女生的是花容月貌、貌似天仙,不少人自然更羨慕了。
這想吃軟飯的人,歷朝歷代都是少不了的。
而且因為陸氏一族做的坦蕩,絲毫沒有遮遮掩掩的意思,大有放開門庭任世人評價的意思,倒也引來了不少江湖人士的讚譽。
當然,批評聲也是少不了的,許多人直呼陸氏一族自甘墮落,偌大的基業,居然連嫡長孫都要去寧王府當贅婿了,實在是丟了祖宗臉面。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這也絲毫改變不了陸氏一族的決心。
甚至陸老爺子知道這些訊息後,也只是不屑的一笑,譏諷道:“一群讀書讀傻了的窮酸而已,你讓他們來老子面前,他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文人對此事自然是看的極重,大梁雖說以武立國,但文人也是少不了的,雖說勢力不如武將,但勝在凝聚,擰成一股繩在朝堂內外,也能佔據不小的話語權。
不過在陸氏一族眼裡,也不過是空有口號罷了。
入贅自然不是一間新鮮事,也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因此排場規格上要小一些。
但此番兩家都是大梁一等一的家族,排場再小,那也能讓普通人目瞪口呆。
先是陸氏一族開百里正道,送陸澤出城,沿路之上,有陸氏一族侍衛嚴密把守,所有無關人等皆被擋在正道之外。
百姓只是看個熱鬧,遠距離看著倒也無妨,更何況陸氏一族提前放了訊息,此番婚嫁之事,每一個圍觀歡送的百姓,都能賞一貫大錢,百姓自然是興致高漲。
什麼有辱門風,什麼孔孟之道,在老百姓眼中,實在是不如這一貫大錢來的實用。
因此一路之上,百姓呼聲如海,皆高呼“陸氏威武”。
這般場面,整的似乎是在迎接某一個得勝歸來的將軍一樣。
陸澤坐在馬車內,身邊有丫鬟服侍著,自然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這一貫大錢的主意,自然是他出的。
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為了讓人少些閒言閒語。
那些個提筆就罵、張嘴文章的文人們,大多家裡都有些餘財,因此才能夠每日裡舞文弄墨、附庸風雅,時而遊山玩水,時而聚眾小酌,品評天下大事,談論達官貴人,頗有指點江山、捨我其誰的氣質。
這是文人的通病了,正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總要和老百姓有些不同,才能夠彰顯出自身的學問價值來,只不過這清白文章,碰上這一貫大錢,終究是要吃虧的。
莫說是老百姓,那些個沒錢的秀才,窮困潦倒的書生,碰上一貫大錢,那也只能先舍了文章,求個飽飯再說。
不然人沒了,這文章可就沒人管清不清白了。
陸澤兩世為人,自然明白老百姓想要什麼,文人說的再天花亂墜,那也不如一貫大錢來的有說服力。
以百姓之口,緘文人之口,無人認同,那文人也只能發發牢騷。
更何況,大梁的百姓裡,可是有不少身懷絕技的武夫,他們可更喜歡用拳頭講道理。
百里之路,並不是很遠,但馬車速度,也不是很快。
出的城去,又行了半個時辰,這才到了一處營地。
正所謂送、接、迎、娶四步,只第一步是孃家人的事情,其他三步,就都是婆家之事了。
南陽郡距離京城隔著有好幾個月路程,這婚事自然拖得很長,從送開始,到娶結束,粗略估計,要有四個月時間。
畢竟不是神話世界,沒有一去千萬裡的傳送陣法,這趕路除了兩條腿之外,就只能依靠坐騎,或者是馬車。
但嫁娶之事,總不能讓人騎著馬去吧。
只能坐在馬車上,慢慢的消磨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