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第1/4頁)
章節報錯
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武王克商。
透過利簋這一件青銅器能夠看出,在這一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逐漸趨於工整,線條也變得圓曲婉轉。
和商代一兩個字的族徽文字相比,長篇的銘文開始出現。
從短短一兩個字,到有意義的長篇大論,其實可以證實,從西周早期開始,青銅銘文的史料價值在逐漸地增強。
銘文的篇幅變長,能夠記載的東西也就會更多,比如說當時的戰爭、征伐等一系列活動。
而西周的青銅器,也逐漸的以平實簡樸,取代了商朝的獰厲神秘。
上面銘刻著的銘文內容也更加的豐富。
透過這些古老的銘文,三千年前的歷史盡顯眼前。
“在我們現在看來,中,國二字已經深入人心,聞名於世界,但是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使用,最早是在西周時期青銅器何尊之上的記載。”
“當然,那個時候的中、國連用,其實意思代表的是國中,即國家、土地的中心,因此很多時候也會被記載為土中。”
易澤耐心的解釋著一些常人所不知道的小知識,這些有著象徵意義的詞彙,其來源很多時候都可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如果還在讀書時期,出口引經據典,要遠比出口成髒吸引人一些。
當然,也不能避免有些人喜歡中二的熱血,但是知識本身,永遠會顯得優雅。
說難聽一點,這叫裝逼。
不過更多人喜歡稱之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很多女孩子就挺喜歡這一套,傳統知識中帶有著的感性因素,以及久遠歷史中帶有著的神秘氛圍,足以吸引不了解這些事情的人的注意力。
這可比天天扯女孩子辮子,有事沒事出來耍個帥更容易讓人喜歡。
畢竟,耍帥也得本身長得帥才行,大多數人明顯的是沒有這麼硬質的條件。
真要長得有如白古一般帥破天際,在如今這個時代,估摸著就可以直接出道了。
不過優雅的東西向來需要一定的沉澱,遊戲什麼的簡單粗暴,二者從得來的容易程度上,確實不成正比。
殷商時期更多的是甲骨文,有關於青銅銘文的數量其實並不多,而且內容非常短小,大多都是族徽標記。
而西周時期的青銅銘文,內容更加的豐富,文字型系也更加的成熟。
這一縷從西北高原上吹起來的風,在逐漸的發展中開始席捲整個國家,最終成就了八百年的雄圖霸業。
西周時期青銅銘文很多,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雖說和大家常說的比較熟悉的國寶相比,它們顯得默默無聞。
但是準確的來說,從文物級別而言,國寶一詞本就是不規範的用法。
國家一級文物就是頭了,國寶只是用來形容這些文物的寶貴。
大抵是人們對文物的喜愛,才賦予了他們這樣的名字。
“有關於西周歷史記載的青銅器有很多,每一件都毫無疑問的是國之珍寶,上面記載的內容,為我們研究三千年前的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鑑作用。”
易澤慢慢地走著,手一揮,一隻大鼎從黑暗中浮現。
“這是青銅器大盂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