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求訂閱)(第1/10頁)
章節報錯
觀眾自然也被這一樁事情引起了莫大的興趣。
明思宗朱由檢,當然,更多人稱呼他為崇禎皇帝。
他在位十七年,天災人禍頻發,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一位悲情的皇帝。
他一心想要挽救大明天下,只可惜,志大才疏,無力施為。
“天子守國門指的是朱棣,君王死社稷,則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勞模皇帝,只可惜沒啥本事,救不了大明。”
“最終他還是保住了自己的風骨,至少沒有選擇投降,也沒有議和。”
“可惜了,有心無力,如果有老朱三分之一的能力也行了!”
觀眾們對這位亡國之君,多有同情。
這是漢人最後一位君主。
史書上記載,朱由檢年僅二十多歲,便須發盡白,臉生皺紋,極盡蒼老之態。
可以想象,在他登基即位之後,是花了多大的心力去治理國家。
但奈何,有些事情真要看天賦。
老朱家的人都是偏門人才,天賦樹都點的奇奇怪怪。
朱由檢,很明顯的沒有治國理政的天賦。
身為皇帝,他既無治國之謀,也無任人之術,再加上他多疑、嚴苛、猜忌等性格缺陷,導致十七年間他竟然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
如此頻繁的官員更替,又怎麼可能培養出真正的心腹人才。
以至於上下離心離德,難以同心戮力。
而今,這位在位期間宵衣旰食,夕惕朝乾的君王,已是兵敗如山倒。
絕望之下,他殺盡兒女子孫,枯槁之軀,來至煤山。
同行之人,僅有老太監王承恩。
可悲可嘆!
樹倒猢猻散,龐大帝國,並非一朝一夕腐朽乾淨,但是,當帝國這棵大樹倒下的時候,沒有誰能夠倖免於難。
煤山之上,老槐樹下,朱元璋身姿挺立,遠遠地看著倉皇失措、形容枯槁的崇禎皇帝。
“這就是朕的最後一位後輩嗎?”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
身為帝王,何曾會是如此模樣。
絕望、淒涼的氣息籠罩在這偌大的京都。
四處燃起的大火,聲聲可聞的哀嚎,為這個興盛了百年的帝都,籠罩上了一層悲慼的色彩。
朱由檢雙目失神,跌跌撞撞的在王承恩的攙扶下,走上了煤山。
及至面前,王承恩才發現前方有兩個人站著。
一人奇裝異服,而另一人,則身著龍袍,威武不凡。
他迴轉身來,擋在崇禎身前,尖利的聲音響起:“你二人好大的膽子,何故驚擾聖架!”
面對著太監的責問,朱元璋只感覺到萬分的悲哀。
堂堂一代帝王,臨死之時,竟然只有一個老太監隨行。
如此情景,怎不叫人萬分嘆息。
而崇禎皇帝,耳聽得王承恩大叫,這才緩緩地回過神來。
就在方才,他殺了自己的兒女,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妃嬪,一顆心早就如同死灰。
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為何會來到這裡,只是腦子裡有一個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