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選擇白蛇傳自然是有理由的。

《白蛇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之一,衍生出的小說、影視作品無數。

從故事背景和設定上,十分貼近西遊世界觀,又是神話愛情傳說,跟天庭諸多神仙搭得上關係,非常適合拿來改編和放映。

至於為什麼做成電視劇,而不是電影。

自然是因為,杜飛打算把《白蛇傳》作為吸納電視機觀眾的輔助手段。

天氣預報雖然好。

但首先,它的時長很短。

其次,它本身並沒有任何娛樂性,對百姓而言只是一個獲取天氣的乾硬方式。

杜飛決不能容忍電視機這麼好的看片平臺。

白白放在那裡吃灰!

必須要每天開足馬力給他去賺願力。

那麼適合在電視機上放映的,自然就是擁有高時長,以及連續性的電視劇了。

而且,白蛇傳中還有個十分重要的佛門角色。

法海!

作為金山寺住持,一位得道高僧,法海擁有著強橫的修為,同時還有著拯救蒼生,行於世間的信念,但無論哪個版本的法海都不得人喜歡。

為何?

因為這法海思想保守,以偏概全。

他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妖怪,都應該予以收服、度化,令其修煉佛法。

當然,這些內因對杜飛來說並不重要。

他只是想要樹立一個不討喜的佛門僧人形象,然後借天庭的手小小噁心一下佛門。

讓佛門覺得天庭願意為杜飛站臺!

不過,天庭現在自然不知道杜飛暗藏的壞水。

等知道的那天,估計也晚了。

如此算來,拍一部《白蛇傳》,完全是一舉三得,推廣了電視機,賺了願力,還把天庭拉下了水,作為杜飛跟佛門相爭的擋箭牌。

“嘿嘿,我杜某人的便宜,可不是那麼好佔的。”想到這裡,杜飛陰險一笑。

……

就在杜飛埋頭寫劇本的時候。

遠在三十三重天外的某座仙宮內,一位身穿道袍,鬍子拉碴、一臉頹廢相的中年男子正躺在書堆裡,手捧一冊小說,看得津津有味。

那青色書封上,明明白白地印著四個大字。

龍之戰爭!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高橋土豆用詞不當,此輩修士,少說也該以元會作單位,失誤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