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田貫通後,不到十年光景,貧道一鼓作氣,把上丹田也貫通了。”

張三丰悠悠道。

“貧道彙集所學,編成一部《太極經》。”

什麼叫“經”?

歷來被尊奉為典範的著作才能叫“經”。

比如四書五經。

以“經”為名,可見張三丰對這部《太極經》的重視。

下丹田,藏精之府;

中丹田, 藏氣之府;

上丹田,藏神之府。

洪康心中推敲:“原來他走的是“三丹田”的路子~!”

張三丰的修行路子相對於洪康來說,顯得比較正統。

煉己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金丹乃成!

洪康真心讚道:“張真人不愧是丹道大家,此種修行路子直通金丹大道!!”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做等閒!”

張三丰先是做了一句道歌, 而後擺擺手自謙道:

“這是貧道的念想。不過, 現如今可不敢稱作金丹,貧道虛度百多年,也僅是把“精氣神”練就一顆迷迷濛濛的內丹雛形,要成金丹,不知要經過幾多磨鍊?!”

接著又感嘆一句:“行七返,不艱難;煉九還,何嗟嘆…………!”

…………

除了單純論道之外,洪康和張三丰偶爾還會交手印證所學。

有時候,是洪康以拳意加持,斬出“天意”一刀,讓張三丰品鑑;有時候是張三丰隨手劃了兩個圈,由洪康觀摩………

武功境界到了兩人這個層次,除非要分生死,不然, 已經不需要打個三天三夜了,因為, 隨便的一舉一動都是兩人武道意蘊的體現。

洪康的心如蒼天, 天意如刀;

張三丰的陰陽開合,太極流轉。

反正, 週三週四他們是看不懂洪康和張三丰之間的神意,只有龐青羊藉助一顆“般若劍心”能夠洞悉一二玄奧。。

【黑水樓】後院。

洪康對張三丰說道:“張真人,我準備再邀請一個人,同我們一齊離開此方世界。”

張三丰問道:“哦~!能得道友看重,想必此人定有過人之處!”

洪康說道:“如今武學式弱,我踏足江湖以來,所見過的真正的高手,也就三人。”

“華山風清揚、【密宗】的隆欽巴大師、以及……【日月教】的東方不敗。”

“道友打算邀請何人?還是三人都是?”

洪康搖了搖頭,自己總共也就能帶三個人走。張三丰算一個,龐青羊算一個,最多也只能再帶一人離去了。

“論精神修為,自然是隆欽巴大師最高,可惜,大師實在是太過年邁,又沒有打破肉身極限,行動極為不便。”

“而風清揚和東方不敗,論實力,相差彷彿,只是……風清揚也是快百歲的人了。”

張三丰明瞭洪康的人選,他問道:“不過,東方不敗他肯捨棄【日月神教】這教主寶座?”

洪康一笑:“張真人覺得他不會嗎?”

兩人相視一笑。

沒有誰會拒絕前往更高等世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