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重建洛陽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水軍如何改革,此間說來話長...”陸彥停頓片刻對甘寧蘇飛說道:“從徐州抽調的人手應該很快就會來到陳留,加上現有的水軍士卒,總共有五萬人。你們現在可以先自行訓練,等戰船出來十艘已上後再輪番進行戰船的操作和配合訓練,到時候咱們再討論水師改革的事情。”
甘寧蘇飛二人感覺心中被吊的七上八下的,但陸彥現在不肯多說,他們只能也強壓下心中的好奇,抱拳道:“末將聽令。”
戰船、火炮的打造是個長期的工作,水師的訓練也是水磨工夫。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先把基礎打好了大廈才能建的更高,水師也才能走的更遠。
三桅戰艦的第一次亮相完美收官,但之後的諸葛亮、司馬懿,卻更加忙碌了。
造船廠一直在不停的擴建著,船塢預想中要建十座;但在初演過後,曹操大手一揮大氣的的追加投入,現在嘛,船塢又得再擴建十座。
整整二十座船塢要同時動工,其所需要的工匠、雜役等又得多出許多的人。
於是造船廠又開始進行擴招,中原、河北乃至於南方、關中再次掀起了一陣工匠遷移潮。
諸葛亮為了這些瑣碎的事情,天天忙得那叫一個腳不沾地。習慣了事必躬親的他,人事要管,造船的事情要管,就連匠人們的食堂伙食和住宿他也要親自去檢驗...
再看水師方面。
從徐州抽調來的,懂得一些水性計程車卒也都陸續抵達了陳留水師駐地。司馬懿負責水師五萬人員的衣食住行,後勤保障等等,同樣忙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只不過司馬懿願意放權下去,這倒是讓他很快就聚攏了一批可用的人才,為自己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
當年曹操剛剛吞併徐州時,徐州只有不到四十萬戶人口。曹軍雖然沒有屠城,但卻用各種政策吸引了許多徐州百姓遷往兗州,導致徐州的人口流失非常嚴重。
不過現在的徐州,在經過了數年安穩的發展後,早已脫胎換骨,今非昔比。
老百姓的生育,加上許多其它地方為尋求安穩而來的流民遷來了徐州,如今徐州的人口已經飆升到了六十餘萬戶。
作為被曹操最先控制的第二個大州,徐州的農業如今自然非常發達,商業也非常的繁盛。
農業方面除了軍屯民屯外,百姓家家種植土豆,再加上官府興修水利,將改進後的科學種植方法教導給百姓,如今的徐州乃至於中原大地再無饑荒可言。
商業方面,除了糜家糜竺掌控的官方徐州官方商會外,這裡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民間自發組成的商會。
徐州作為連線南北的要地,主官道上南北往來的商隊,往往都是成群結隊的。來往的商人多了,徐州的交易稅、過路費等等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如今的徐州,每年的稅收也相當可觀,也就僅僅只比兗州稍遜了一籌而已。
自從商稅開始施行後,就連大司農趙儼也沒再在曹操面前喊過窮了。
有了龐大的財力作為支撐,曹操要向劉協兌現諾言重建洛陽的計劃,趙儼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答應了。
沒辦法,別的都不夠,可咱就是錢多!
對於曹操兌現重建洛陽城的諾言,劉協自然欣喜激動不已。
這個皇帝雖然當得沒有什麼話語權,但國家總歸是在一直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