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劍閣道爭鋒(感謝【跟著靈魂行走】的打賞!補上一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劍閣,道路險峻,崎區難行,但卻是北面通往成都唯一道路,險道。
出了劍閣道的末端之後,便能抵達梓潼縣,再過梓潼便是涪城。
只要拿下涪城,過後便只有雒城一處重鎮,再之後便是一馬平川,此間與成都將再無險峻可守。
劍閣道的重要不言而喻,歷史上升任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在此設劍門關,北伐或禦敵此道都堪稱重中之重。它不僅是北伐的必經之路,也是抵禦敵軍的第一險關,依著天險地利,姜維曾在這裡用一支孤軍阻擋了鍾會十萬精兵的南下。
其實,不管是歷史上的劍門關,還是前不久才拿下的葭萌關,實際上都是處在劍閣道上。
在行軍的道路上,陸彥情突然想起了鄧艾滅蜀時用的奇襲戰略。
鄧艾從漢中西面的陰平郡走景谷道,最終直達成都城下,當時的蜀主劉禪沒有抵抗選擇了投降,蜀漢最終滅亡。
如今,劍門關雖然沒有建立,但劍閣道上還是充滿危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區區人類來講是危險而致命的。
而且吳懿,張任,楊懷,冷包,吳蘭等人正率領五萬大軍趕往劍閣道進行阻截,陸彥等人想要順利走出劍閣道,肯定不會那麼容易。
陸彥大軍行進的異常艱難,加上還帶著火炮等重型武器,行進的速度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描述。
但面對益州的涪城、雒城等堅城,又必須要藉助火炮犀利的攻擊來破城。
否則蜀軍一旦行使堅壁清野的戰術,又遲遲攻不下城池的話,陸彥這六萬多士卒人吃馬嚼的,光靠他們現在帶的這點糧草輜重,恐怕撐不了太久就得灰熘熘的從哪裡來退回哪裡去...
在陸彥等人艱難前行之時,吳懿,張任等人的大軍卻很快抵達了梓潼。
留下吳蘭和五千人駐守梓潼,
吳懿,張任,楊懷,冷包四將則率領著四萬五千人來到了劍閣道,率先進入了劍閣道內。
吳懿四將率領的大軍駐紮在劍閣道口,將這狹小的口子給圍的水洩不通。
劍閣道內有一座小縣城,名為當德縣。
諸將議事之後,吳毅聽取了張任的建議,他將與張任在當德縣以南三十里處的要道口兩側設下埋伏,而楊懷和冷包則作為誘餌進駐當德縣,負責將陸彥的大軍引入埋伏圈。
陸彥大軍繼續前行,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走到了一片稍微開闊一點的地方。
“前方是何處?”陸彥向身邊的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陸遜、徐庶三人最近經常一起研究蜀中地理,還會找些本地人來印證地圖上的地點。他們對蜀中地理位置早已有了不少的瞭解,所以陸彥才會向諸葛亮詢問他們到了什麼位置。
諸葛亮拿出標註得密密麻麻的地圖,對照了一番後,才回答道:“回老師,前方不遠處是一個叫做當德縣的小縣城,當德縣再往南三十里出了險道後,走出劍閣道就會容易很多了。”
“終於要熬到頭了嗎?”
不僅是陸彥,就連身邊的陸遜、陳到、黃敘等人都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
可諸葛亮臉上的神情不僅沒有放鬆下來,反而露出了一絲凝重和懷疑。
陸彥見狀,心知諸葛亮恐怕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於是問道:“孔明,你有什麼發現嗎?”
諸葛亮搖搖頭,回道:“學生只是覺得蜀軍竟然沒在劍閣道部署防禦,感覺有些蹊蹺和疑惑。”
說道這兒,諸葛亮指著地圖對陸彥說道:
“老師請看,這大小劍山之間有閣道三十里,且大劍山中斷處壁高千刃,天開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