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八月,曹軍佔據常山郡後,兵分三路,挺進中山國。

鄴城,

郭嘉、戲志才、荀攸、賈詡齊聚在了州牧府中。

戲志才拱手對曹操說道:“主公,前線傳來訊息,曹仁、徐晃、張燕三位將軍分三路打入了中山國,袁尚不敵我軍,已經逃往幽州投奔袁熙去了。”

老曹躺在奢華寬大的坐塌上,一邊剝著花生米,一邊讚道:“好!”

戲志才退下後,荀攸又站出來說道:“主公,幷州刺史高幹派人送來密信,說是願意棄暗投明,投奔於您。”

“高幹可是袁紹的外甥,深受袁氏兄弟的信任。他要投降,你們覺得可信嗎?”曹操問了一句後,將剝好的花生米一股腦扔進了自己嘴裡,嘎吱嘎吱的嚼了起來。

“七分真,三分假!”荀攸說完後卻沒有立即退回,臉上顯出一絲猶豫的神色。

老曹何等眼力,瞬間明白荀攸有為難的地方,於是問道:“公達,我們之間不需要什麼顧忌,你有話就直說。”

“是!”荀攸再次拱手,稍微斟酌了一番語言後,這才說道:“陸驃騎現在與鎮東將軍還守在毛城...主公您也知道,鎮東將軍一直想收復幷州,若是我們接受了高幹的投降......”

“找個藉口把他調走不就行了...”郭嘉無所謂的說道。

“但高幹麾下還有數萬將士,若是他不願離開幷州而復起反叛,恐怕又要再起兵禍。”

“長生不就在那等著嘛,高幹要是反叛不是正好給了他們進軍的藉口?”戲志才微笑著回道。

荀攸搖搖頭,道:“若是高幹被我們逼反,天下還有哪路諸侯再敢投降我們?”

這時候,曹操插嘴道:“依我看,高幹不過是看出袁氏頹敗這才借投降保全自身,並非真心歸降。若是我等與袁氏作戰稍微不利,他恐怕就會反叛,從後與袁氏兄弟一起夾擊我們。”

荀攸咀嚼著曹操的話,雖然有些過於揣測,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這時候,賈詡開口說道:“河東全線潰敗,袁尚逃往幽州...高幹如今已是進退維谷,他有投降的打算也可以理解的!既然投降,自然要願意接受陛下的安排...咱們給他升個官調入許昌,對外便可以堵住悠悠眾口。

再者,陸驃騎和呂將軍的大軍就在毛城,而且西邊還有鍾校尉和張將軍的大軍...一旦高幹有什麼異動,兩路大軍齊頭並進進入幷州,別說高幹了,就算袁紹再世,恐怕也休想玩出什麼花樣。”

荀攸見戲志才、賈詡和郭嘉的意見都很統一,於是也不再多說什麼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戲志才、郭嘉、賈詡跟陸彥是穿一條褲子的。陸彥想為夫人拿下幷州,這仨人自然會鼎力相助。

不過高幹並非什麼重要人物,荀攸擔心逼反高幹也不過是為了曹操的名聲著想。既然賈詡提出了一個比較行得通的方案,荀攸自然也不會去跟他們死槓,畢竟荀氏與陸彥的關係還算不錯,犯不著為了這麼一件小事而生出間隙。

見荀攸不再反對,曹操哈哈一笑道:“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

不過高幹投降也算是起了一個表率作用,不能怠慢......

這樣,先留著高幹的幷州刺史,再給他一箇中書令,參丞相軍事,調他入許昌為官。”

郭嘉聽後,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道:“還是主公高啊!如果高幹連侍奉天子和丞相的機會都不願抓住的話,那麼足以說明他懷有異心,天下人自然能分辨出到底孰是孰非。”

“哈哈哈!”曹操仰頭大笑心情極為美妙,道:“傳令下去,從今天開始連擺三日慶功宴。我們打了這麼漂亮的勝仗,可不能虧待了有功之士!”

“主公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