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六月。

在袁紹釋出討曹檄文之後,曹操境內各種報紙,各種新聞、訊息,鋪天蓋地的爆發出來,開始為大戰之前製造輿論,做著戰前的動員。

兩郡尚未交手,輿論便已經開始了激烈旳爭鋒。這些報紙隨著商人或者遊歷者,散佈至天下,一時間大戰的氣氛變得更為濃厚。

袁紹要滅了曹操,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曹操治下的百姓們。

他們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袁紹卻馬上要打過來了,以往窮苦潦倒的日子還每每在噩夢中重現,驚出他們一身冷汗,他們怎麼可能願意再回到從前?

只有經歷過苦難,才會對來不至於的安寧更加珍惜。

諸葛亮罵袁紹的話,以及各個學者反駁曹操的文章一出,百姓們頓時群情激奮,戰意爆棚,誓要為了自己的家人和家園奉獻出自己的一腔熱血!

百姓們是最珍惜和平的人,誰要來打破這平靜的日子,他們就要把誰打趴在地!

但與百姓們誓死保衛家園的決心不同的是,一些官員和世家,抵抗袁紹的心志卻沒有那麼堅定。

今日的朝堂之上,氣氛有些沉重,袁紹的大軍和那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讓某些人的心中有些搖擺。

很長時間都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

劉協坐在龍椅上,百無聊賴之下,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自從衣帶詔的事情結束後,劉協就像是換了個人一般,不再謹小慎微,也不再幻想奪回權利,而開始每天認真享受生活,偶爾也會在朝會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催促一下重建洛陽的計劃。

他現在只有兩個心願,一是看到天下重新一統;二是重建洛陽讓列祖列宗的牌位重回皇廟。至於他之後由誰來坐這皇位,他已經不在乎了。

陸彥說過,大漢已經成為民族的榮耀和驕傲,那麼若是曹操得了天下,有極大機率還是會沿用“漢”這一國號。

其實東漢西漢很可能就已經沒有血緣關係了,那麼曹漢又有何不可?

要不是老曹年紀比自己大,收他做個義子把皇位傳給他也未嘗不可,說不定還能延長劉漢的壽命......

“哈欠!”劉協想著有的沒的,又打了個哈欠。

他轉過頭去,看了一眼坐在旁邊閉目不語的曹操,終於撇撇嘴,問道:“諸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過了好一會,劉協見還是沒有人站出來說話,有些不悅的皺了皺眉頭,心道:“浪費我的時間。”

就在劉協即將喊出退朝的時候,終於有人站不住了,走出來說道,“臣有話要稟明陛下!”

劉協定睛一看,原來是名士孔融,於是耐著性子說道:“孔愛卿請講!”

孔融雖然一直是曹操的迷弟,但在如今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他還是覺得老曹恐怕無力抵擋。畢竟迷是一回事兒,保命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不可混淆。

孔融向劉協和曹操拱手後說道:“袁紹地廣兵多,此次黃河邊更是囤積了足足七十萬大軍!而且他有田豐、許攸等智謀之士為他出謀劃策;有沮授、審配等人為他督統三軍;還有顏良、文丑這樣勇冠三軍之將,我們恐怕很難抵擋他的鋒芒啊!”

孔融的話令許多大臣點頭稱是,看他們蠢蠢欲動的樣子,似乎也是覺得曹操抵擋不了袁紹的南下。

有人帶了頭,主和的人也紛紛站了出來,反對與袁紹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