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腳下輕快,面帶春風的走到了陸彥三人所在的亭子裡。

他瞥了一眼似乎有些慌張的夏侯蘭,而後毫不客氣的坐在了陸彥三人中間,拿過酒壺就給自己滿上了一杯。

夏侯蘭傳達訊息後,本來還想順便編排老曹一番的,這時候正主忽然出現,他心虛之下只得趕緊悄悄的溜了。

端起酒杯,曹操“滋!”的一口喝完後,這才長出一口氣,問道:“三位,我剛剛彷彿聽到你們在談論我?”

陸彥三人相視一眼,隨後齊齊起身向著曹操拱手道:“恭喜曹公(主公)進封丞相!”

老曹站起來,連連擺手讓大家坐下後,這才回答道:“唉,都是大臣和陛下的意思,我也不敢不接受啊!”

陸彥心中呵呵一笑道:“裝!繼續裝!你老曹要是不想成為丞相,我陸彥把腦袋擰下來給你當球踢!”

但為何董卓、李傕、曹操等人都想成為丞相?這便要說說漢朝的官制問題了。

三公,也就是太尉、司馬、司空,它們皆是外朝官,而大將軍則是中朝官。

中朝官辦公的地點比外朝官離皇帝更加近,甚至還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直接影響決策,權威甚重。而外朝官則沒有預聞政事的權力,基本上單純的變成了執行者,這是符合皇權擴張的趨勢。

所以,這也是這也是為什麼大將軍的職位要比太尉、司馬、司空更高一些的原因。

而西漢初年的丞相,卻既有行政權又有決策權甚至還有兵權,比中朝官制度形成後內外朝官員的權力都要大。恢復丞相制,實際上就是架空皇權的第一步棋。

不過這一世的曹操,沒有歷史上那麼的跋扈,“入朝不拜加上帶劍入朝”的待遇他並沒享受到。

但在陸彥看來,少了這兩個待遇,其實對現階段的曹操反而要更好一些。

至少,少了這兩樣待遇的曹操,便與董卓之流徹底的區分開了。

要知道老董一上來就是“官拜丞相,入朝不拜,帶劍入朝”那可是囂張得不可一世。

要是曹操也與董卓待遇一樣,那天下人不想想歪恐怕都難了。

曹操的丞相是被孔融推舉,由百官附議最終天子應諾,他自己從頭到尾吭都沒吭過一聲,基本上是以最大限度避免了世人的誤會和詰難。

加上曹操還承諾重建洛陽城,這變讓許多心向漢室的文人士子百姓們,對曹操成為丞相的接受度更高了。

為何孔融和許多官員要推舉曹操成為丞相?這裡面便涉及到了複雜的各方利益。

簡單來說就是,曹操手下的兄弟們要混得更好,首先老曹自己就得先更進一步。

今日朝堂上的變故,或許是曹操早與暗中投靠了他的官員們商量好的,又或者是某些官員希望能夠吸引曹操的目光,為自己投靠之後獲取最大的關注。

曹操的權力越大,他手底下的人能夠得到的好處才越多,黃袍加身的典故,便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總之,都是為了利益罷了。

在座的三位,陸彥、郭嘉、戲志才都不是那種抱著非漢室不可想法的人。相反,他們的階層讓他們的思維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

曹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們能夠施展的空間也就越大,何樂而不為呢?谷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