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積極做著戰前準備,

龐大的戰爭機器也開始運轉起來。

陶謙在得知曹操要討伐自己的時候,便派人四處求助。

然而,

因為陶謙被曹操從孝道這個至高點給制裁了,

或許也有畏懼曹操強大兵力的因素存在,最終,陶謙的請求,幾乎沒有幾個人願意響應。

但凡事還是例外,遠在幽州公孫瓚手下聽令的劉備,也聽聞了曹操舉兵討伐陶謙的事情。

劉備覺得陶謙不可能如此糊塗,會犯下劫殺曹操家人的大錯。

畢竟還是盟友,劉備便猶豫著要不要向公孫瓚建議,出兵幫助陶謙。

正好,不等劉備開口,陶謙派來求援的使者到了。

之前陶謙與公孫瓚聯合對付袁紹、曹操,如今陶謙前來求援,公孫瓚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但公孫瓚還要防備袁紹脫不開身,自己脫不開身。

劉備趁機向公孫瓚請命,由自己率領本部一千兵馬前去救援。

公孫瓚聽了自然很是高興,

於是便又贊助了劉備兩千兵馬,讓劉備前去匯合青州刺史田楷,隨後一併出兵救援陶謙。

劉備素有大志,

他本來是不願久居人下的。

奈何公孫瓚這位同窗對他是真的好,不僅給地盤還給糧食、給兵馬。

劉備與公孫瓚同氣連枝,自然也不願看著公孫瓚被袁紹擊敗。

於是在界橋之戰後,劉備便留了下來,一直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幫著公孫瓚抵禦袁紹的進攻。

公孫瓚如今的頹勢,只要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久而久之,劉備也覺得一直呆在這兒,沒有什麼前途。

如今藉著陶謙求援,劉備覺得這是一個脫離公孫瓚的好機會,於是主動請命救援陶謙,也就順勢離開了公孫瓚。

只是危難之際離開一直幫助自己的兄弟,劉備還是於心不忍。

可要實現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他劉備就不能跟著公孫瓚一起送葬...

“唉...”心頭情與義之間猛烈的衝突,讓劉備忍不住深深嘆息了一聲,神情顯得有些寂寥。

張飛聽到了大哥的嘆息,一向神經比鋼筋還粗的他,忍不住來到劉備身邊問道:“大哥,何事嘆息啊?”

劉備看了張飛一眼,只是搖了搖頭卻沒有什麼心情解釋。

見劉備不想開口,

於是關羽便替劉備向張飛解釋道:“大哥是割捨不下與公孫將軍的同窗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