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廣平王李豫和西涼郡王李嗣業調集大軍十二萬,在武功縣的西原上舉行誓師大會,斬殺三牲祭天之後,開始向各軍下達命令。

李豫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當然要以身作則親自指揮,他雖然對此毫無經驗,但昨天晚上李嗣業已經撰寫好戰役部署,他花了半個時辰背了下來,正好用來今天露臉。

儘管已有事先準備,李豫也免不了心中緊張,自然也不可能有感情地背誦全文,話語干涉生硬,讓人一聽就感覺是在背臺詞。

“各位將士,今日此戰定要擊敗叛軍,收復長安,功成之日三軍皆有犒賞。”他從令箭壺中取出令箭,對著下方喊道:“臧希液!”

臧希液出列上前叉手:“末將在。”

“命你率飛虎騎為左翼先鋒,負責偵查敵情和襄助中軍左側。”

“喏!”

“段秀實!”

段秀實也上前叉手:“末將在。”

“命你率瀚海軍為右翼先鋒,負責襄助中軍右側。”

“喏。”段秀實上前接過令牌,退回到了佇列中。

李豫又喊道:“郭子儀!”

郭子儀叉手上前:“末將在。”

“命你率領朔方軍所部為後軍,防止敵軍繞到敵後襲擊。”

“喏,”郭子儀朝李豫躬身叉手,又稍稍側頭面朝站在李豫身旁的李嗣業,點頭以表示支援。

李豫又一一抽出令箭,向前來支援的友軍如葛邏祿騎兵和拔汗那騎兵下令,命他們分別跟隨臧希液的左翼和段秀實的右翼,算是騎兵隊伍的一個補充。

他從壺中抽出最後一支令箭扭頭望向李嗣業:“李大夫。”

李嗣業連忙轉身到他面前在胸前叉起雙手:“末將在。”

“你執掌三鎮步卒和炮營為中軍,與本帥一同行動,沿渭水以南進發長安!”

“喏!”

三軍浩浩蕩蕩向前開進,從郿縣驛道沿著秦嶺進軍,由於唐軍攜帶輜重過多,騎兵不得不放慢速度,每日只能夠行進四十餘里。

十四日後,唐軍經過興平到達咸陽,派出的塘騎隊前來通報,說是叛軍已經從禁苑和長安出發。李嗣業下令讓隊伍放慢速度,又命燕小四將火炮營展開齊頭並進。牛馬拉著炮車從冬季鬆散的田地裡駛過。騎兵從田野兩邊的溝隴裡穿過,他們背後掛著獵獵飄揚的旗幟,成千上萬面如同層層疊疊的積雨雲。

長安城的設計結構和不斷擴張使得它城防能力極低,越是這種繁華富庶的超大都城,越是無法堅守。且不說曲江池使得城池有大的缺口,就說近七十里周長的外城郭城牆上,統籌部署兵力就是巨大的難題,攻城隊伍只要隨機找幾個點猛攻,然後突然轉換方位,也足以使得守城將軍難以兼顧。可一旦將唐軍放進城內巷戰,長安萬年兩縣的百姓可是恨他們叛軍入骨,定然要幫助唐軍共同討叛,繼而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所以李歸仁和安守忠一致決定,還像上次那般主動出擊,在長安城外以逸待勞佔據主動,等著唐軍送上來進行一場血與火的正面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