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終於不再發笑,凝起眉頭說道:“李太尉終究是朝廷的大功臣,他若是再次歸順,朝廷怕也能夠接受吧。再者說你說他要反,讓我憑什麼相信你們,正所謂兵不厭詐,我所經歷出爾反爾的事情太多了。”

岑參瞪著眼睛問道:“你想要投名狀?”

“何必說得如此匪氣,李太尉可以不帶麾下兵卒參加相州城下的會戰,但是我確實需要他的援助,可否把他的炮營借給我一用,此戰過後再還給你們。介時我們就以魏州相州為界,這兩地以南的土地,只要你們有本事,全打下來也沒有關係。”

岑參略作猶豫沉思,點點頭道:“此事我不能決策,等我回去報與主公。”

史思明陰鬱低沉地發笑道:“那就請李太尉儘快答覆,我們家的安慶緒等不了這麼多時日了。”

岑參叉手點了點頭,轉身退出了史思明的大帳。

部將薛嵩在史思明身邊詢問道:”大王,我總感覺這李嗣業不像是真心與我們交朋友,切莫要上他的當。”

史思明嘿聲笑道:“我不妨以最大的惡意來猜測他,他要做的也就三個可能,第一他沒有背叛朝廷,想趁我與唐軍激戰的時候背後襲擊立下大功。第二,他已經反叛,但不甘心待在河南這四戰之地,所以想趁著我與唐軍決戰的當口率軍北上攻取幽州范陽,奪取我三百萬石糧草,奪取我千萬貫金銀。第三,他已經反叛朝廷,但野心不止於此,企圖當這螳螂之後的黃雀。只要知道怎麼做對他有利,這種人還難以對付嗎?”

……

李嗣業駐紮在魏州邊境清豐縣,絳色的大纛在空中飄蕩,各軍在縣城外紮成營盤,軍帳排列規矩有序,看來治軍頗為嚴謹。

他來到營門外對兵士拱手說道:“我是郭子儀,是從朔方軍大營而來,特來求見李太尉。”

兵卒們聽了不敢怠慢,連忙跑去稟報李嗣業。

片刻之後,李嗣業帶著戴望、燕小四和田珍等將領走出大營,對郭子儀拱手說道:“郭司空追隨我軍的足跡而來,莫非是來興師問罪的?”

僕固懷恩在他的身後低聲道:“以前怎麼沒看出這人的臉皮這麼厚,幹出這種背叛朝廷的事情,竟然還敢舔著臉出來迎接。”

郭子儀用眼色制止了他,叉手恭謹地說道:“我雖與李太尉年歲相當,但資歷功勳遠不及太尉,您當年做北庭節度使的時候,我剛剛從北庭副都護調任朔方橫塞軍使,你做三鎮節度使的時候,我還是橫塞軍使。作為一介後起之秀,郭子儀當拜見太尉。”

“不敢當,如今我已經是大唐的罪臣,你無需向我行這麼大的禮。”

郭子儀翻身下馬,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太尉不會就這樣把我們晾在外面,連大營都不讓進罷。”

李嗣業伸手邀請,他二人並肩往中軍大帳處走去,郭子儀主動落後半個身位,連肩背都微微躬起。他此刻注重這些細節,只是要李嗣業加深對他的好感,然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說客。

他把所有將領都摒在大帳之外,只留郭子儀在帳中詳談。

“按理說太尉已經是人臣之極,也輪不上郭子儀前來勸諫,只是太尉從昔到今所累積功勳,早已可與我大唐開國名將如李靖李績相提並論,青史之上已經有你的一席之地,可如今突然反轉,等於毀掉你這麼多年苦心積累的聲望與功勳。當然太尉這麼做有自己的原因,但您捫心自問,如今在這鄴城下,二十多萬大唐士卒鏖戰三個多月都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效忠皇帝嗎?我都能夠預感到,鄴城若大勝,我大唐將在今明兩年內平叛成功,八千萬大唐父老不必再受兵災之禍、若是大敗,好不容易扭轉的大局也將付之東流,叛軍則會變得更加殘酷兇暴,這叛亂也不知何時才能夠平定。如今天下的大局都集中於太尉一人身上,太尉甘心讓自己積攢的美名付之東流嗎?太尉甘心成為千古罪人嗎?”

“太尉就算有不平之事,不願意再與朝廷虛與委蛇,但也請先以大局為重,聯合擊敗我們的敵人之後,再分道揚鑣不遲。介時太尉美名尚存,麾下歸附者也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