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歌德只以為,這油畫隱喻的是某個正神和祂的十二從屬,並藉此猜測自己的途徑和十二正神的關係。

這兩件事沒有關聯。

油畫隱喻它想隱喻的,歌德猜測自己要猜測的,彼此毫無關係。

歌德也從未想過,去調查這兩幅油畫的故事,調查它到底是在隱喻什麼。

因為油畫只是一個啟發性的工具,給歌德提供了一種思路,即他身上符文中的負面情緒,可能是因為背叛而產生。

但現在,歌德幾乎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他所在的途徑,被十二正神瓜分,在這個過程裡,一定會有背叛,也會有謊言和欺騙。

雖然正邪難辨。

但在他這條途徑的視角里,背叛是一定存在的。

即使十二正神瓜分主途徑是為了拯救世界,但對主途徑來說,那都是一種無可辯駁的背叛。

猜想證實後。

歌德再看這兩副油畫,就感受到了此前沒有感受到的東西。

中年人很可能是十二嬰兒的父親,十二嬰兒在祂的養育中,從嬰兒狀態長大,變成了小天使。

嬰兒和小天使,從嬰兒直到長出小翅膀,都從未遮掩自己的行為,掐脖子掰手指踩腳趾,巴不得中年人趕緊死,像是渴望中年人的身體。

這和歌德在深淵宮殿的穹頂上看到的,幾乎是一個意思。

恆星釋放光輝時,所有的星辰都沐浴在金色光芒中,都保持著明亮,被恆星所‘養育’著。

但最終,十二顆最耀眼的星辰,卻爭搶著瓜分了恆星,讓恆星的光輝,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差不多能對得上。

如果油畫隱喻的,是某個正神和十二從屬,那這十二從屬,要從誕生起就產生背叛慾望,而且還得赤裸裸地去行動,才符合油畫的描述。

真的有這樣的正神嗎?

正神途徑對從屬途徑的壓制力,歌德感受過好幾次,那些從屬途徑即使想背叛,也一定是藏在暗處密謀,不可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照這個邏輯。

這幅油畫就不可能是在隱喻正神和十二從屬,因為沒有可以隱喻的物件。

這也不絕對。

或許那位被取代的死神,就是這種情況,是這幅油畫的隱喻物件。

但在找到證據前,這都只是自欺欺人的猜測,是抗拒真相的蒼白解釋。

真相幾乎就在眼前。

這幅油畫隱喻的,很可能就是歌德所在的途徑,和十二正神途徑間的故事。

如果是這樣。

那歌德的運氣就太好了,好到讓人感到恐懼,有一種被安排算計的感覺。

這兩幅油畫,都是在恩斯港出現,都出現在歌德的行動軌跡上。

第一幅油畫,是在恩斯港十六區皇后街三十號出現,當時歌德正在調查車伕霍亞夫,後者被黎明互助會汙染。

車伕霍亞夫,是在十七區貝頓街七十二號被汙染,這個地方在一段時間後被一場大火燒成灰燼,在火災發生的第二天,霍亞夫才前往皇后街三十號。

歌德和莫諾託去調查時,發現皇后街三十號的主人匆忙離開,房屋內的油畫全部留下,二人看到了這副十二嬰兒,於是以低價從房屋中介手中購買。

得到油畫的過程全是巧合。

歌德選擇調查車伕霍亞夫,本來就是一個巧合,他當時偶然看到霍亞夫被汙染,是否去調查只在他的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