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會議和列裝(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餘第二、第三旅,均分剩下的一千一百座。
這個看起來極為不公平的劃分比例卻並沒有引起任何軍官的不滿,顯得理所當然一般。
這也和三個戰術旅的構成有關係。
第一戰術旅是以曾經的黑燈戰術旅為骨幹搭建起來的,儘管第二、第三戰術旅也抽掉了很多第一戰術旅的骨幹,但保留下來的軍事人才依然不少。
除此之外,第一戰術旅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和尚未滿編的第二、第三戰術旅不同,第一戰術旅的編制是超編的。
五千人的戰術旅編制,第一戰術旅足足擴充到了七千人。
當然,擁有如此多軍力的第一戰術旅承擔的軍事任務也最繁重。
新構成的西段防線和南段防線都是由第一戰術旅負責防務。
而第二和第三戰術旅總兵力也不過八千人,負責北段和東段防線的防務。
接下來,是城防重炮以及各類高效能炸彈,以及裝甲車和第四代主站坦克的分配。
首先是城防重炮。
每一個防線基本上都有一兩個百人戰術小隊編制的炮兵陣地。
每個陣地皆有重炮1015門。
算是城防重火力的核心,每次災潮來襲就是從四個炮兵陣地衝天而起的炮彈,先清理了一大片,極大減輕了城防部隊的壓力。
而這總數不到五十門重炮就是整個黑燈堡的全部家底,其中大都是初代第三代重炮,而且還有尖端的第四代重炮這種老古董。
而這次,蘇桓直接從魯威軍火公司採購了多達一百門重炮。
足夠將黑燈堡的炮兵陣地的火力擴充五倍以上。
儘管重炮的數量上只有兩倍,但作為最尖端的第四代重炮,火力方面絕對能夠吊打兩個第二、第三代重炮。
同時,這一百門重炮還將讓四個防線的炮兵部隊擴充數倍,至少每一個陣地都要補充到五百人戰術大隊規模,才能充分發揮出平均每個防線三十多門重炮的火力。
一眾高階軍官對於哨戒炮的威力還有待更深瞭解。
但對重炮的作用可是極其瞭解的。
就是那些古董,每次兵工廠造出來一門,他們都要派副官去搶,這次可是足足一百門重炮。
又是一陣唇槍舌戰。
最後的分配方案是,防務壓力最重的南線分配到三十門,次之的北線二十八門,東西兩線均分二十一門。
接下來是各類效能炸彈、裝甲車、坦克的分配。
儘管眾軍官也知道,今後的戰爭恐怕是以防守為主,但總歸要離開聚居地進行軍事活動,這些陸戰之王他們自然也不可能放過。
近百輛裝甲車和數十輛坦克也被很快瓜分一空。
當武器彈藥也被分配完畢。
這次會議也就接近尾聲。
在總參謀長的安排下,一輛輛軍用重卡開進黑燈堡,將各個倉庫中的武器運到所有一線部佇列裝。
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作為這一切事情幕後主導者的蘇桓,卻和老師站在隔離外堡和內堡的城牆上,默默看著這一幕。
“希望這些武器,能夠讓一年以後的災潮,少死些人吧。”蘇桓看著正帶著屬下熱火朝天搬用軍械的軍官們,心中默默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