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安置點(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戰備委員會的最高顧問。
蘇桓對黑燈堡附庸集聚地的人口遷徙計劃,自然並不陌生。
甚至,人口遷徙最初的設想,都是蘇桓在戰備委員會上首次提出,並一力促成的。
皆因,蘇桓知道這次巢災之下,各個中小規模人類集聚地將會有多慘,堪稱屍橫遍野,一座座人類集聚地淪為死城鬼蜮。
如果不將人口轉移到黑燈堡,這些中小規模的附庸集聚地無疑只能等死。
甚至一些實力較弱的大型集聚地,也註定在這場災難中覆滅。
另外,將人口集中,各個集聚地的武裝力量,以及黑燈堡派往各個附庸集聚地的駐守力量撤回,也有利於黑燈堡集中優勢軍事實力,應對即將到來的巢災。
當然,有得必有失。
蘇桓也能猜出,將大量的附庸集聚地的人口盡皆遷徙至黑燈集聚地,勢必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包括哪些遷徙民眾的生存環境,安置,實物配給,治安,醫療,教育等一系列後續的問題。
儘管這些問題都已經成了實實在在的困難,但面臨困難總比在巢災中死絕要好。
隨著戰備委員會對一項項計劃的實施,一個個負責具體實施過程的機構也紛紛掛牌成立。
其中就包括負責附庸集聚地人口遷徙和安置的外來人口遷徙安置計劃處,簡稱計劃處。
計劃處負責人口的遷徙、安置以及工作的分配問題。
蘇桓透過計劃處很快得知了原茶奈姆鎮鎮民的安置點。
整個黑燈堡此時已經湧進來五六萬人口,加上黑燈堡原本就擁有的本土人口,此時黑燈堡的總人口數已經突破十萬。
如果按照簡單的人口來劃分集聚地的規模,那黑燈堡無疑能位列特大型集聚地。
可惜,集聚地的規模劃分不是簡單用這種方式來劃分的。
哪怕人口基數到了,但這些人力資源的利用上,黑燈堡顯然並沒有做好準備。
原本黑燈堡各行各業的人力需求基本上都是飽和的。
哪怕因為全體進入戰備狀態,所有工廠都實行白晚班連軸轉的狀態。
依然也只能接受小部分的前期遷徙人口。
而後來的大量外來人口的安置依然成了問題。
這些沒有固定職業,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外來人口無疑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再加上各大集聚地原本的少則數十,多則上百的武裝力量,也被黑燈堡軍方抽調走,組成的黑燈堡預備役旅。
導致以集聚地為單位劃分的安置點,在缺乏原有的力量威懾的情況下,各級矛盾頻繁發生。
這也讓各個安置點的治安越發惡劣。
最終,還是計劃處迅速將事情報備給委員會,委員會責令五局十三處負責治安的警備處加大抽調人手駐紮安置點,並擴建警備力量,解決治安問題。
一連在整個集聚地十個安置點建立了十個警備隊,擴編了數百人的警備力量,兼之日夜進行治安巡邏,對任何引起治安問題的人員從嚴從重懲處,這才遏制住了治安形勢的惡化。
安置點從最早建成的一號安置點,一直到最晚建成的十號安置點。
茶奈姆作為較早幾批來到黑燈堡的附庸集聚地,自然被安置在排序靠前的安置點。
三號安置點。
成為馭師後,蘇桓的作息時間就已經開始異於常人了。
在知道了茶奈姆的安置點後,蘇桓一大早就趕了過來,事實上蘇桓凌晨兩三點就已經起床。
還沒進入安置區域,蘇桓就遠遠看到了等候在安置區域入口處的幾名警備隊員。
那些警備隊員穿著醒目的警備制服,讓蘇桓一眼就辨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