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獎項在評選的時候都會有側重點,這是目前何勁參加過的獎項的共同點。

十大勁歌金曲側重點在必須是香江本地發行,必須是粵語歌曲,同時,歌曲還必要擁有很強的商業能力,所謂商業能力,說白了就是必須在銷量上以及傳唱度上很廣。

而十大中文金曲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這個獎項雖然一樣與十大勁歌金曲一般喜歡讓粵語歌入圍,但如果國語歌在傳唱度以及銷量上很廣,他也會選擇,就像何勁今年的《朋友》,這首歌便是憑藉著專輯恐怖的銷量以及觀眾喜愛而入選。

同時,十大中文金曲還有一個選擇方向,那就是歌曲的詞曲一定要好,要有深度。

嗯,很多流行歌曲雖然傳唱度很廣,銷量也很高,但因為歌詞旋律簡單,所以這些歌曲並不容易入選。

而臺灣金曲獎。

嗯,這個獎項的選擇比十大中文金曲還苛刻。

十大中文金曲多多少少會考慮觀眾的喜愛程度來選擇。

但臺灣金曲獎就很不會了。

臺灣金曲獎從1990年舉辦開始,便號稱臺灣樂壇最權威的獎項。

原因就在於這個獎項就是純考慮唱功與歌曲深度。

對於臺灣金曲獎而言,你火,我們不一定就選你,我們是要選擇有藝術性的歌曲。

因此,這個獎專案前舉辦了兩屆,但在影響力這塊,除了在臺灣地區有影響力,在整個華語樂壇的話,就沒多少了。

沒辦法,他連續兩屆選擇的獲獎歌曲以及歌手基本都是那種有唱功,沒傳唱度的。

在這個商業為王的時代,它的確不太受粉絲喜歡。

不過,今年的金曲獎有所改變,他們居然讓吻別入圍了多個獎項。

由此可見,他們應該是打算要進行改革了。

其他獎項都有側重點,那新加坡這個醉心金曲獎自然也有。

與香江跟臺灣的獎項相比,醉心金曲獎的選擇方向就是純商業。

反正就是,誰紅,誰獲獎,不管是歌曲還是歌手。

只要你在新加坡地區紅,那好,獎項是你的,請拿好。

當然了,這誰最紅誰不太紅,這就要看評委了。

不過大致上不會有太大誤差。

如果實在是兩位歌手或者兩首歌都相差無幾,那大不了一碗水端平,一人給一個獎就行。

就像何勁與張學友。

在1993年,上半年無疑是屬於張學友的,但下半年開始,又是何勁的了。

兩個人在這一年都非常紅,如果真要評判一個勝者出來,那無疑會得罪另一個人。

因此,在評選獎項的時候,他們來了個一碗水端平。

整個頒獎典禮最重量級的最佳專輯與最受歡迎男歌手,他們直接一人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