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節 扣0.1(第1/3頁)
章節報錯
確定《適應形勢演變的王朝綱要》後,張新決定正式組建內閣。
第一步是改憲,規定‘行政權有限屬於內閣’。
任內閣首腦一名,即首相,由其統領眾大臣和其他分管各地區大臣,控制包括爪哇大島、西斑牙全部佔領區內的行政機構。
由王朝王室提名最高法院長官(院長),以影響司法機構。
在內閣中設定‘大委員會’,輔佐首相的機關,可以理解為‘波多王朝的白宮’。
大委員會設首席委員一名,由首相任命,為十府大臣之一,一般是首相最親信的人,可以理解為副首相。
首席委員統轄內大委員會事務,同時下設大委員會副長官三人,秘書官、內閣參事官、內閣總務官和內閣情報官等,均由首席委員直接任命。
除大委員會,內閣還設有內務府、外務府、經濟產業府、財務府、法務府、文部府、科學院、軍府、內安府、宮內府等最高階別一線官府。
這些一線官府的最高領導稱為大臣或長官,即相當於各部部長。
以外務府為例。
最高長官是外務府大臣,外務大臣下有副大臣五名,這些相當於‘副部級’長官。
外務府下設外務大臣委員會、綜合外交政策局、國際情報局,還有各處駐外公館。
各局設有局長、參事官和調查官。
局之下是‘組’,例如‘國際情報局下屬陰國組’,組長並不是常說的‘科長’,而是相當於‘處長’。
‘組’是王朝行政機關裡最小的行政單位。
以谷春小美為例,她會是外務府、國際情報局局長。
由她組建情報局,指定五名副局長、參事官、調查官。
以千尋為例,
她會是外務府、國際情報局下面的副局長之一。
具體負責某兩國或三四個國家情報工作,下屬有多個組長,組長下面是副組長,及大量基層情報員。
由此可以看出,單單外務府便是一個龐大單位。
類似一顆大樹,主杆為內閣,次杆為各府,為枝為各局,樹葉為各組,樹葉上密密麻麻的經絡為基層。
外務府、內務府、經濟產業府、財務府、法務府、文部府、軍府、科學院、內安府,容易理解。
‘宮內府’則屬於特色部門,具體職能是為維護波多王朝的法理性。
除提名大法官,首相任命也由宮內府敲定才能上任,當然也會有一些限制,不能由宮內府亂來。
又因為‘船寶’只是一個地區,根據早前簽定的協議,眼下寶船在爪哇大島只有治理權,沒有‘自主’法理權。
明面屬於荷欄女王,每年向荷欄女王上繳500萬盾孝敬。
其中一條約定是荷欄滅國後,由‘寶船’繼承爪哇全境,因為大事件之後‘妖怪不能成精’,寶船不能成為獨立政體。
所以需要‘波多王朝’這個法理外殼,可以理解為波多王朝勢力由西沿伸到東。
表面看,類似趕走荷欄人,來了西斑牙人。
內閣首相由鄭奕住擔任,這個不需要考慮。
以蘇巴諾為例,歷史上他被推翻時,牆倒眾人推,絕大多數人皆選擇背叛他,唯有擔務將軍的老丈人沒有。
有感情原因,也是現實原因,作為倒臺者的老丈人,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其它,外務府、內務府、經濟產業府、財務府、法務府、文部府、軍府、科學院、內安府,大臣需要一點時間慎重選擇。
幹實事的局長和組長基本由能力出色學徒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