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非空穴來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任務:擋住聖米良鎮共和派駐軍的進攻;獎勵:第二代挖機制造技術。’
當下世界是有挖掘的,應該是第一代,不懂第二代有什麼不同。
不過,‘擋住聖米良鎮共和派駐軍的進攻?’是幾個意思?是不相信友軍嗎?
應該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是張新想不明白,共和派駐軍憑什麼對自己發起進攻?
義大利人有一個帶裝甲團的加強旅啊!
幾十輛坦克一直衝鋒,就問你怕不怕?
之前調侃呆利人,只是戰略上的藐視;實際戰上,需要相當謹慎。
這一年它是世界第六強國,武器裝備普遍較為先生,出口世界各地,老蔣進口過裝甲車,小本子也從意呆利進口過轟炸機。
大裝備搞的好,單兵武器裝備也不差。
甚至是小鬍子也惦記意呆利人的工業生產體系。
再想想那些品牌超跑,意呆利人佔了半壁江山,也能從側面證明他們的製造業牛逼。
所以張新從沒有小瞧義大利人,只是——金手指的意思,義大利好像會敗?
把‘好像’兩個字抹掉,以金手指的可靠性,已經給義大利人叛了死刑。
張新不玩了,角色拌演沒意思,隨後找到蔡德隆,用肯定語氣道:“我們的友軍會輸,共和派軍隊會對我們發起進攻。”
老蔡心裡驚訝一秒。
兩面夾擊共和派軍隊,與獨自承對方的進攻,是兩種不同概念,承擔的壓力完全是兩碼事。
張新問蔡德隆,“我們能擋住嗎?”
思考中蔡德隆把頭點頭,“考慮到意外情況,我帶了20臺35毫米機關炮,就在卡車裡。”
“找有利地型把它們架起來。”張新催促。
蔡德隆應是,立即去執行。
...
聖米良鎮。
這是一個世歷悠久的中世紀小鎮,小鎮內有一棟300多年前建造的大教堂,是小鎮地標和象徵。
清晨的冷風捲起一片楓葉飛起。
突然,寧靜的清晨被一陣陣轟鳴聲打破。
一輛、二輛....多達20輛CV33輕型坦克緩緩從教堂前的公路上經過。
後面還有約300名佇列整齊,身著意式灰色軍裝的軍人,這隊軍人領頭的正是張新之前見過的瓦爾特。
在閃電戰沒有發明之前,坦克與步兵協調前進的辦法頗為盛行。
表面看裝甲保護了步兵,步兵更是能夠保護坦克的防護死角。
有點唇齒相依的意思,實際丟掉了機動性。
瓦爾特的任務便是與前面那20輛坦克協同共付戰,不過他只是‘邊角料’。
其它方向還有兩路主力,正在齊頭並進,向位小鎮西北方向外2公里處的共和派駐軍前進。
地圖縮小,站在上帝視角看,意軍對共和派駐軍營地整體呈合圍之勢,看上去氣勢兇兇。
意軍來勢兇猛,共和派駐軍早在他們從80公里外,位於葡萄牙邊境地區的營地出發時,便已經提前得到訊息。
為了對應危險,他們提前調來了8輛裝甲車和8輛半輪式裝甲運兵車。
看上去數量有點少,是因為戰爭已經打了一年,共和派已經資源不足、後勁不足。
好在還有蘇國支援的10門45毫米反坦克炮。
還有一些陰國人支援的白磷反裝甲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