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節 擠擠睡(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爽地洗了個澡,換了身新衣服。
在新宅裡吃過第一頓早飯,拿上週新會提前買的金朝人參,張新坐進汽車打算去拜會張永福。
張永福住在城市東南方向的迪波路,這裡也是一片富人區,但比索莫路又要差一個檔次。
原因大家都懂,不是張永福住不起,而是低調。
之所以前去拜會,一是因為初到三和城時的贈餅之恩。
二是老鄭擔保借款的1000萬盾中,有張永福的400萬盾。
三是因為他是鄭奕住的前輩,自然也就是張新的前輩。
張永福本身是富二代,在南洋出生,繼承的生意是橡膠種植和加工,且是南洋橡膠寡頭之一
少年時期思想進步,義俠肝腸,為人忠厚。
比較有傳奇的人生經歷,他是孫辛亥革命在海外的主要助手,沒有之一。
在孫革命急需資金時,他大力慷慨資助,盡力募捐,積極支援孫民主革命。
同時,張永福以自己在南洋的關係,努力聯絡吸收各方誌士,壯大隊伍,成為孫在南洋革命的得力助手。
並在南洋傳播革命和民主思想,團結在海外唐人支援民主推翻老太婆。
今天在南洋到處都有他的善舉傳說。
不過,這是當下。
歷史上,也就是兩年後的1938年,他走上了嚴重的錯誤道路。
鑑於此,註定張新不能和他深交。
對比老鄭。
老鄭雖然不算多麼活躍,但他內心有自己的堅持,對唐山統一是真正的死忠份子。
歷史上日興行敗退,最後也沒有妥協。
是大英雄、大豪傑,所以張新即使已經很強很壯,在老鄭面前該有的恭敬從來不缺一分。
老鄭的性格、甚至是長像,都和同一時期的魯迅有七分相。
兩者皆有一種‘伏首甘為儒子牛’的精神,只是沒有魯那麼有名。
畢竟一個在唐山寫文章,還是上京大學教授。
一個在國外從商,知名度沒有。
話說,歷史上的1936年10月19,是魯迅病逝的日子,也就是10天后...
心裡亂糟糟地想著事情,學徒控制小汽車在張家大門外停下。
張新提著禮盒獨自走下汽車,站在張府大門外。
和純中式別院不同,這是一棟歐式莊園建築,風味各異。
經過黑鐵大門,穿過草坪中間的水泥路,路過噴泉、水池、天使雕像...等等裝飾,張新來到主屋前。
主屋面寬約30米多米,大門前的四根純白色高大羅馬柱看上去高貴又典雅。
今年64歲的張永福,攜手今年45歲的大兒子張澤洪,正在主屋大門前等張新。
張永福身高約1.7米,五官長像,甚至是表情皆和前世賭王有七分相似。
張澤洪只比比鄭奕住小一歲,父子倆站在門口迎接張新,這是一個規格極高的接待。
不管兩年後如何,至少此時此刻他還沒做錯什麼。
張新遠遠雙手抱拳、微微躬身行晚輩禮。
“在下張新,”張新聲音平穩不高不低,雙手抱拳,大幅度躬身道,“見過張先生,見過張叔。”
‘先生’本生就是老師、長者的意思。
叫張澤洪‘叔’也沒錯,雖然有老鄭擔保,但借出的400盾是給張新用,不是一般信任。
何況他本身已經45歲,張新才17歲,這一聲‘叔’並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