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d.21戰鬥機核心構件是發動機。

其它部分沒有太多難度,主體也很簡單,內部沒有電子裝置,連無線電都沒有配。

發動機在洪遠春和助理教授童顏艾維斯.羅爾手底下,被一步步破解,已經沒了秘密。

總體來說,這款戰鬥機仿製難度不大,基本拿過來就能仿製。

但張新並不滿足這種只求溫飽的心態,在吃飽飯的基礎上,至少要吃的好一點。

起碼得加一臺無線電吧?

還有機身硬度太差,手槍子彈就能打穿,說它是紙一點不過份。

動力650匹馬力太弱,時速不到400太慢,850公里航程太短...

在張新看來這架飛機就是辣雞,全身都是缺點,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如果想用它打贏一場空戰,要麼飛機員出色、要麼戰術出色,否則它甚至贏不了未來小本子開發出來的零式戰機。

因此張新早在一個月前就決定,自行設計製造一款新飛機。

根據以上要求,它至少是一架中重款飛機、馬力至少達到1200~1300、速度至少500~550、里程約1200公里左右。

還要能夠攜帶4~6臺35毫米機炮。

至於35毫米機炮長啥樣,基姆和他的團隊表示還沒有研究出來,也沒有最終定型。

東家動動嘴、夥計跑斷腿。

飛機計師宋得勝和三郎牽頭組織團隊攻克新飛機。

包括洪遠春、數學家南森、許多猶態裔工程師...整個科學院,超過60%的工程師都是參於者。

另外20%的大牛研究35、50毫米機關炮及改進88毫米炮。

還有10%的大牛正在研究製造雷達。

這個年代已經有了雷達的原始原形,成就最多的是陰國人,雷達是二戰後期陰國人反敗為勝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較出名的12號空腔磁控雷達,微形化之後已經應用到轟炸機、和軍艦上,它是二戰時期內的巔峰科技之一。

知名度比較低,貢獻突出,它幫助陰國一次次挫敗日爾曼空襲。

最後10%,20多個猶態裔大牛正在摸索製造第一臺計算機,至於歷史上原發明者,已經死於情殺。

這注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

電子管、電阻、電容、開關、電纜、訊號線、玻璃...真正從零開始。

但是,如果能搞定福特工廠,這個時間可能只需要兩年或三年。

配上張新的氣運加成,可能一兩年就能搞定。

福特,饞死了!

說話這東西等漂亮國研究出來,自己再仿製豈不會更好?

這個主意的優點是省錢,但張新想把它提前弄出來,成為自己的底蘊之一。

飛機和火炮要想打得準,當下普遍做法用數量代替精度,也就是火力覆蓋。

火力覆蓋說說容易做到難,電影裡感覺飛機子彈無限射、炸彈丟不完。

其實載彈量很少,一般戰鬥機不帶炸彈,因為自身帶子彈都不夠用。

所以才會看到二戰空戰、偷襲珍珠港的飛機是鋪天蓋地、如蝗蟲如境一般多。

飛機少了,炸彈不夠。

做不到足夠火力覆蓋,自然而然想在精度上找竅門。

有實力的會繪製‘射擊圖表’。

經查表確定炮口的角度,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

但是,每一個數都要做幾千次四則運算才能得出來,十幾個算盤高手算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份‘圖表’,也就是一個目標。

假如漂亮國突然要和小本子幹仗,他不可能等幾個月後再來開炮打擊某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