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古利特愛財原因之一,他從西方過來,冒著生命危險來當官,不應該撈一點嗎?

平靜一下心情,張新繼續回去工作。

利用前世不多見識,為洪遠春製造發動機生產線,提供有限幫助。

同時輔助他拆列發動機配件單。

其中的皮帶、墊圈、空濾、螺絲、壓力線圈...等構件需要委託工業區內其它加工廠生產。

像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這些自行生產。

然後把所有配件分發到流水線上,由操作工組裝成型。

看似煩雜、無序。

只要野鷺灣工業區步入正軌、多數作坊、小企業開始正常生產,一切就會好起來。

但時間估記得一年以上。

那怕只是那種‘叫’起來突突冒黑煙的次級發動機,也要半年以上、甚至更久。

萬幸有一個可以‘手敲’發動機的大牛坐鎮指導。

過程註定堅難,結局也註定美好。

一週後。

每天3000人工作,屬於張新、掛在蔡小景名下的2.5萬丘土地被清理乾淨。

同時也被平整處理好。

不同於前世機械平整,這個年代靠人力。

一塊平整如磨盤的大石頭,周身繫著繩子,由7、8個成年人一起拉起、落下,拉起、落下。

重複這個步驟,錘擊地面,達到平整要求。

工作程序快,張新的口袋也以肉眼可見速度往下掉。

3000人*0.22盾,每天工資支出660盾,再加每天食物支出200盾。

一天支出860盾。

這還不算車間每天鋼材、電費、生產消耗。

仔細清點,張新借款留存的5萬盾,不知不覺已經用掉其中1萬盾。

剩下4萬盾,看似很多,按張新計劃的用法,根本擋不住太久。

何況發動機一年以內,沒有創收希望。

接下去要做的事情,和發動機類似,一段時間內也沒有創收希望。

類似前世某某汽車,燒了數百億,路上沒有一輛成品車。

讓投資人絕望。

張新現在乾的事情差不多,都是燒錢的玩藝兒。

前世那些大公司沒錢了,還能A輪、B輪、天使輪...

而這個時代,根本沒得輪。

或者說,只能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