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選擇的人,隨夥計離開去其它辦公室,那裡有造船工程師,評估他們財力和決心。

然後還要對接更詳細的生產要求、和生產標準。

“張新,你不想參於進來嗎?”

鄭奕住走過來好奇問。

“鄭老闆,清單有上千配件,我們這裡只有50人...”

“你們只是第一波,接下每天還會有50人過來挑選,然後還會到泗水、達加雅這些大城市尋找供應商,唐山人優先,然後是外國供應商。”

“為什麼清單上沒有發動機和螺旋槳?”

鄭奕住搖頭失望道,“除東日國,南洋沒有國家可以造出發動機和螺旋槳,只能依靠進口。”

“鄭老闆,我想試試製作小型船用發動機和螺旋槳。”

“多小?”

“推動30米以下船鐵,低於200匹馬力的發動機。”

“這...”

鄭奕住露出為難表情。

“50米以下帆船製造技術已經很成熟。

按計劃,造船廠將製造60米、80米、99米,這三格規格鐵船,最低需要400匹以上馬力發動機。”

殖民政府不允許民間建造長度超過100米的鐵船。

99米和前世的藍牌汽車長度一樣,廠家喜歡打擦邊球。

鄭奕住這樣說,張新立馬明白事情不會因為自己開倒車。

畢竟所有分工都是按60米以上鐵船佈置任務。

遷一發動全身,得不嘗失。

“你有小型發動機技術?”鄭奕住不確定問。

“是的。”

鄭奕住思考片刻,“別人有、不如自己有,只要你意願,我也願意出一份力。”

鄭奕住很有前瞻力,“我同樣可以免費給你提供廠地、電力、水,儘快研發出大馬力發動機。”

張新躬身、雙手抱拳:“我還需要10臺車床。”

“你的要求太過份了,這東西在漂亮國屬於出口管制商品,我只能先劃撥2臺給你用,價格是5萬盾一臺。”

擔心張新沒錢,鄭奕住補充道,“你先用,有錢了還我。”

張新心裡明白,一臺車床不用這麼貴。

真實價格甚至不到5萬盾的三分之一。

主要是出口管制,被加價了。

別心理不平衡。

前世1940年,為防止車床流落到東日國手裡,成為戰爭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