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毀滅之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歲計劃,這已經是年老的李志明在短暫的談話中第二次提到這個名詞了,所謂太歲計劃究竟是什麼,這不由得讓眾人感到新奇。馬超首先發問道:“何為太歲計劃?”
年老的李志明略一沉默後答道:“二十九年前的一個深夜,自然科學研究院接到情報,全國各地出現多件異能事件,而在研究院內,蒐集來的各種隕石也在近乎同時間發生了奇妙變化,紛紛出現不同的反應。於是自然科學研究院派出最精銳的人員,趕去東北檢視雪洞,去西北調查沙幻,西蟲禍東墜龍,西南的蠱村,東南的海歌。後來有人敏銳地發現,出現問題的六個地點,組成了一個正六邊形,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們去了圖形的中央所對應的位置,發現了一個驚天大墓。在墓室中,人們發現了太歲。
太歲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那個東西,它只是一個代號,為什麼叫這個被發現的東西為太歲呢?因為它如太歲一樣,沒有固定形態沒有固定屬性,它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更不是菌類等孢子物質,它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同太歲一般,所以被當時發現的人取名為太歲,並沿用了下來。關於它的一系列研究,自然也就被稱作為太歲計劃了。總之它什麼也不屬於,甚至不屬於這個星球,但它卻影響著許多人和諸多我們熟悉的歷史。
圍繞這個東西,自然科學研究院野心勃勃的開啟了太歲計劃。但在研究中發生了一起重大災禍,於是太歲計劃宣佈失敗,計劃被冷藏了起來。而‘太歲’都被放回原地,並派人嚴加看守了起來,那時的科技根本無法駕馭它,甚至無法掌握太歲。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在我加入自然科學研究院不久後,人們覺得現在的科技足以再度研發太歲計劃了,於是太歲計劃重啟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導致眼界有所開拓,人們這才發現,太歲計劃所蘊含的文明遠遠高於人類文明許多,僅靠自然科學研究院一家很難完成,那次的重大災禍很可能會再度重演。與其放置不開發,從而引來他人嫉妒並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不如妥協下來,合三方之力共同開發。
在我那個時空中,自然科學研究院,黑雅和卐是並立的三大組織。沒錯,就是和你們起衝突的那個卐,只是在你們的世界裡,七組取而代之了。而由於你們的打擊和我們的助力,卐已經在這個世界上不復存在了。不過歷史是有一定的修復性,即便沒有卐也有七組,沒有七組也會有八組九組,總之冥冥之中註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黑雅和卐當時透過秘密渠道得知了太歲計劃,於是乎便想要聯合奪取過來,可自然科學研究院哪裡允許。總之諸多現實問題和無奈之下,三家共同開發基本達成共識。”
“我有點不太明白,既然你的世界和我們的時空都有所不一樣了,那這個太歲計劃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蔡楓問道。
年老的李志明笑道:“魔手,我說了,因為歷史的滾滾車輪有他的自我修復能力,除非從根源上改變一切,否則很多事情終究還是要發生的。”
“但你並沒解釋清楚,這一切又與我或者說和你有什麼關係?”李志明也發問道。
突然桌子上的電話響了起來,年老的李志明伸手拿起聽筒,嗯了幾聲,隨即說道:“我有些事情要做,或許我們今天的談話就只能到這裡了。我只想讓你們知道,我並無惡意,你們也不用牴觸。我們還會再見的,不過究竟要等多久,我並不敢保證。”
程商出聲道:“那你要我們怎麼做?”
“順其自然就好。”
說著年老的李志明就站起身來準備離去,他邊起身邊說道:“今天本來想著還能深談些許,可不盡人意的是有突發事情發生,讓你們舟車勞頓的只說這些,實在是抱歉。海赫,送他們走吧,從今天開始你和夜影就跟著他們了。”
“知道了師父。”海赫和夜影答道。
年老的李志明還沒走出房間,就被李志明起身攔住,他道:“我的順其自然就是我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矇在鼓裡受你的暗中操縱。縱然你很匪夷所思,縱然你來自未來,縱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縱然你當真不會害我,但我並不想被人操縱。”
“你是想說,我剛才說了那一通,其實無論太歲計劃還是別的什麼,都和你沒關係是嗎?”年老的李志明望著年輕的自己問道。
李志明點了點頭,年老的李志明提上了放置在脖子上的花格方巾,遮住了自己的面目,然後緩緩地說道:“你永遠無法想象你的鬼瞳究竟蘊含了怎樣的力量,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祝你好運,或者說祝我自己好運,相信我,我是不會害了我自己的。”
李志明等人連番折騰,就得到了這樣一個二十多分鐘的談話,但沒有人感到不忿,一切太過匪夷所思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各種各樣的震撼當中難以自拔,哪裡還顧得上不忿。他們知道了這麼一個隱藏在海底的神秘基地,也知道了有這麼一股來自未來的力量正在推波助瀾著什麼事情。大家都明白,正是那個李志明在推動著一切,但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而在這個準時空內,李志明則也同樣是一切事件漩渦的焦點。
滿腹疑惑的李志明等人踏上了歸途,所有人都各有所思心情沉重,被人當作棋子不明所以的感覺實在是不舒服。
不過見過另一個李志明之後,海赫便不再隱瞞了,把自己所知道的盡數說了,倒也解了眾人心頭的些許疑惑。他簡單講述了己方三人的經歷,和師父之間的種種過往以及後來發現李志明後的一些事情,然後談話也隨之步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