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黃大仙(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在聽到黃鼬這個名字的時候,腦海中就會出現狐獴的形象,就是那種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全體就會站起來張望的狐獴,因此黃鼬這個名諱好似無比的陌生,但只要一提到黃鼬的俗名,應該就沒有人會不認識它,黃鼬就是黃鼠狼。
黃鼠狼,就想是自帶魔幻主義光芒的名字,它頻繁的出現在各種民間故事中。
中國關於黃鼠狼成精最早的記載是明代的一本叫做《庚巳編》的小說。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蘇州有一個舉人,某天,他家突然聚集了成群結隊的黃鼬,而且還大肆破壞家中的物品,迫於無奈這位舉人就去找了道觀的修仙之人,想詢問有何辦法能阻止黃鼠狼的出現,道觀的道士當即就畫了一道符咒贈送給舉人,等舉人回到家中將符咒張貼到門上之後,黃鼠狼就再也沒有進過家門。
但奇怪的是,某一天的早上一個長著黃鼠狼腦袋、人身的生物來到了道觀,企圖迷惑道長讓他不要再幫助舉人,但道長並未上當,還及時地用符咒趕跑了這隻已經成了精的黃鼠狼。
到了清朝,擅於寫神鬼小說的蒲松齡把這種出場就自帶神秘感的黃鼠狼寫入了他的名著《聊齋志異》,於是漸漸地在人們的心中就留下了一種黃鼠狼就是那種報復心很強且可怕的生物的刻板印象。
此外,黃鼬在某些地方甚至化身成為了“民間五大仙”,“五大仙”就是指那些透過修煉獲得了妖力的動物,分別是狐狸、黃鼬、蛇、刺蝟和老鼠。傳統故事中這五大仙和人類長期共存,它們亦仙亦妖,於是就出現了民間對於黃大仙的崇拜。
而黃大仙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在清朝末年東北地區出現了薩滿教(一種少數民族的民間信仰),這個教派利用巫術治癒人們的疾病,而且薩滿教最重要的標誌就是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因此他們將黃鼠狼當作會保護他們的神靈並加以供奉,至此黃大仙之名就逐漸為人所知。
當然,這裡的黃大仙與道教的黃大仙不同。
道教也有一個黃大仙,姓黃名初平,晉朝人,號赤松子。
這位黃大仙本只是東南沿海地區的神靈,但是後來被道教所推崇,所以成了道教的神靈。
“好了,你自行離去吧,我不殺你。”何維同收了長劍說道。
何維同在這幾隻黃鼠狼身上沒看到業力,所以或許真的如它所說,它門沒害過人。
“謝真人開恩,謝真人開恩!”那隻成年黃鼠狼不停作揖拜謝。
“好了,快走吧,若是等我那道友回來,你們就走不了了。”何維同擺手道。
“真人能否……”
“你是想替那隻逃出去的黃鼠狼求情吧,此事我無能為力,那位丘山道長平身最恨的就是妖族,而你們這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作亂,他豈能甘休,那隻黃鼠狼若是落到他的手裡,定是有死無生,別說我勸不了他,就算能勸,怕是也沒這個機會,他是絕對不會帶著它活著回來的。”
“好了,走吧。”何維同說道。
黃鼠狼見何維同的話已經說到了這裡,知道再求下去也不會有結果,黃鼠狼作揖對著何維同又是一拜,然後便帶著身後的黃鼠狼離去。
何維同看著黃鼠狼的跳上觀牆朝外奔去,沒有阻止,就只是看著。
何維同對妖族沒有偏見,只要不招惹到他,他一般就不會管,畢竟都是泅渡之人,又何必互相為難。
“你與丘山不一樣,你是個好人。”何維同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童音。
何維同回過頭來,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院子裡的小司藤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聽到小司藤的誇獎,何維同笑了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他是好人嗎?或許是或許不是,反正何維同覺得自己不是好人,他也不想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