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又過了一個時辰,何維同正準備下山。

轉身隨意一看,便在腳下半山腰的地方看到了一抹光亮。

那是一抹藍色的微光,在植物中反覆流轉,何維同來了興趣。

何維同本以為是山中精怪,但是靠近一看卻是一排排的何首烏,而那動來動去的應該就是原劇中的那株千年何首烏。

何維同沒有立馬靠近,而是遠遠的望著。

從樹上下來,他才發現,這山中長著很多何首烏。

不過大多數年份都不高,也就眼前這一株。

何首烏的大名何維同早就有所耳聞,據說是能與人參並稱的藥材。

不說千年何首烏,就是百年的何首烏,他也沒見過。

在後世,確切的訊息不是沒有,但是也沒有這麼久的年份。

何維同曾經看過這麼一則新聞。

2015年1月25日,老中醫盧某與其徒弟楊某在滑石沖水庫南邊豐山鎮境內的荒山峭壁上,挖到了一對野生何首烏,1個重3公斤,另一個重2.5公斤,初步鑑定為四百年和五百年左右的野生何首烏。

這是何維同知道的年份最久的一株,當然,也不是說就沒有更高的了。

但是千年何首烏確實沒聽說過。

按說根據地球的歷史和植物誕生的年代,何首烏應該遠遠不止這些才對。

何首烏,是我國特有的一味中藥材,作為中藥入藥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莖,根皆可入藥,被人們視為與人參一樣的高階滋補佳品和良藥。

但這只是被視作中藥的歷史,何首烏的歷史應該更長。

植物誕生距今至少已經有二十億年,每一種植物的誕生都是漫長的過程,何首烏絕不可能是近幾千年才誕生的種類,所以若是這麼算,不止千年何首烏,萬年何首烏也應該存在才對。

但是現實是,根本沒有。

何維同看著眼前不停轉動的千年何首烏,何維同不僅想起關於何首烏的種種傳說。

其中最為出名應該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吃何首烏成仙的故事。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女山寺的一位和尚挖菜地時意外地挖得一隻碩大肥嫩的何首烏根,形狀似人,吃了便可以成仙,從此便長生不老。老方丈立即吩咐伙房水洗煮了。

於是,老方丈召集全寺眾僧於大殿開會,研究如何分食何首烏,誰吃頭,誰吃身子,誰吃胳膊和誰吃手腿腳,誰喝湯。眾僧侶無不歡欣鼓舞,喜氣洋洋。

為防止伙房偷食,伙房僧人也急於知道如何分配,因此,伙房僧人也都參加了會議。這時恰巧張果老趕著毛驢從東方訪友歸來,風塵僕僕、飢餓交加,乾渴難忍,同時也辛勞疲憊不堪。老遠就聞得女山寺內異香四溢,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令人迷醉。

他遂加快腳步進入寺內,見四下無人,即刻鑽入夥房,揭開鍋一看:粉嫩粉嫩的一顆何首烏已經煮熟,像新生的嬰兒安詳地熟睡在那兒,可愛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