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在看到小丑攜帶著武器去表演的時候,便已經開始有了期待,到他真的像是一個人生小丑那樣,苦澀無奈的拿起掉落在地面的槍支時,觀眾們對於他的同情,上升了一個高度。

黑化了。

有很多的觀眾,看這部影片最大的期待就是吳衛能否將小丑黑化的過程,演繹的讓他們大呼過癮。

事實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從亞瑟到小丑,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充斥著一種病態的戾氣,似乎你也可以從這些故事裡,找到裡小丑世界觀形成的原因。

到女主角出現,大家看的就不是劇情設定兩人的關係,而是那讓人血脈噴張的鏡頭。

在這場戲裡,當初是演員不好找,劇情不好搭。

有好演員,劇情深度也夠,但作為人氣演員的吳衛,他的作品裡不多一些讓大家覺得很過癮的畫面,粉絲們會下意識的覺得不夠刺激。

地鐵槍擊。

家裡將那總是欺負自己的同事給KO。

這些,都足以讓大家看得過癮,那別的呢?

跟女主角的劇情深度,可能很多觀眾要靠後期的一些解析才能看得懂,那也是亞瑟的心路歷程必要部分。

找來了斯嘉麗,還有粉絲故意在網路上去搞一些噱頭,直接喊話杜蘭特,你想要喝洗澡水,這場戲拍的時候,可是有人‘不小心’將拍攝現場的一些內幕給曝光出來。

清場拍攝,然後攝影師也在一段時間後離開,房子關閉房門,足足兩個小時之後才再度開啟,當時的斯嘉麗那叫一個紅光滿面。

在華夏,可能還會有人詬病吳衛的花心,在這邊,大家玩的開心,彼此都舒坦了,才是最重要的,沒有誰會去道德綁架什麼,你情我願的事情,那是人家的自由。

真來和演,是有一定區別的,鏡頭雖說是抓拍,可情緒的轉換是演不出來的,有些人覺得那畫面過癮,劇情刺激,有一些很文藝的人,到是給這一段解讀出了別的味道。

小丑的黑化,不能將責任完全交給社會、文化,還有人的因素,哪怕其實這些劇情都只是劇中亞瑟在病態下的自我臆想,是幻覺,是精神疾病,可你也必須承認,小丑也是渴望有心靈歸宿的,渴望有哪怕是一站地暫時的溫暖港灣。

吳衛的表演,從懦弱到尷尬到無畏到病態再到爆發,一氣呵成,明明是一部劇情片,硬生生讓大家看得是血脈噴張。

沒有大爆炸的鏡頭,沒有街頭狂飆,沒有武器對轟,所有你期待中的超級大片畫面,在這裡都沒有。

蝙蝠俠是出現了,可那隻能算是一個小小的彩蛋, 跟劇情的關係,還不如設定中實際上小丑和蝙蝠俠的真實關係更天馬行空引人聯想。

設計成為兄弟,很扯,卻又給人一種很魔幻的感覺,完全天平兩端的角色,都是極致,偏偏還有那樣的關係。

整個故事設計最厲害的地方,還有關於亞瑟母親的設定,到底這兄弟關係是真的還是假的,她是其中的關鍵。亞瑟的病態是不是遺傳,他覺得自己是那個人的兒子,可實際情況呢?

模稜兩可之間,你無論相信哪一個,設定都成立,如果全盤否定也不為過,一切只是亞瑟母親的臆想,她只是在給自己編織一個美夢,那小丑的身世,就跟他的人物設定一樣了,整個DC世界裡,是憑空捏造出來的一個小丑嗎?或許是,或許不是。

一部劇情片,能讓九成以上的觀眾,從頭目不轉睛的觀看,到最後時刻,街頭上的舞蹈,那屬於亞瑟的高光時刻,他夢想中的一切,在街頭得到了。在精神病院內的腳印、血跡……

電影結束了,你會期待下一部,可當你走出電影院回味劇情時,又覺得不需要了,小丑的前世今生,在之前的故事,到這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去延伸了,已經是完美的了。

各大媒體蹲守在電影院門口的採訪,好評如潮。

一夜之間,網路上各大評分網站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各路影評人登場也都是好評如潮,他讓那些對於這部影片只是期待他演技的人,喜歡上了這個故事,喜歡上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