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涉將真相告訴徐庶和路之瑤,兩人又是震驚又是興奮,沒想到三國的故事居然如此精彩,而自己正是這故事中的一份子。

俞涉告訴兩人,三國的故事不僅精彩,流傳到了兩千年後,還被整個世界的人所熟知。

這個世界很大,不只有華夏大地,不過說多了兩人也不懂,便還是先講講三國本事的事情算了。

徐庶聽聞關羽如此勇武,讓俞涉再講講其他人,俞涉告訴他關羽的戰績不僅僅如此,後面更有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事,只是後來兵敗麥城,與其子關平一起被孫家殺了。

兩人聽得極為惋惜,問就是前來揚州的那個關平嗎?

俞涉點頭,說這人雖未義子,但其行事作風頗有關羽風采,關羽被後人稱為武聖,很多地方都有關公廟,而關平周倉兩人一人捧刀,一人牽馬,也被一併供奉在廟內,為世人所稱道。

徐庶深吸一口氣,暗想自己要是在劉備麾下效力,便能一睹關羽的風采了,不過轉念間他又想起,如果不是俞涉,他現在恐怕是在曹操帳下才對,於是又不禁暗自慶幸,還好遇到了俞涉。

俞涉又跟他們說起了劉備,這劉皇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於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成功入蜀,並奪取了漢中,這才延續了大漢的火種,與曹魏、孫吳真正三國鼎立。

徐庶大吃一驚,沒想到竟然是這三家走到了最後,尤其是劉備,從關中到徐州,再到荊州入蜀,顛沛流離大半生,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基業。

路之瑤聽得不明不白,心想這似乎也沒什麼困難的吧?

俞涉見她這副模樣,心想這些東西她可能不感興趣,反正今天自己要說的話還很多,便讓她把路之遠和呂玲綺也給叫過來,自己則趁這機會給徐庶聊聊原本的三國。

徐庶最感興趣的是諸葛亮,他聽俞涉說是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了偉業,便想知道後人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

俞涉告訴徐庶,如果之前講的劉備是“仁”,關羽是“義”,那麼諸葛亮便是“忠”的代表。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劉備雖然屢戰屢敗,並沒有什麼基業,但也是討伐過黃巾,在徐州與呂布、曹操打過仗的人,至少也算是名聲在外。

當時的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名氣,劉備肯如此待他,也算是相當不易了。

所以他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父子二人都是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在了戰場上。

徐庶聽後感動不已,心想這倒是符合諸葛亮的作風,他是要麼不出山,出山則一定會追隨自家主公,至死不渝。

俞涉接著講道,說諸葛亮算無遺策,常常料敵先知,整個三國無人能出其左右,他的整個軍事生涯勝多敗少,要不是曹魏實在太過於強大,孫吳又背棄盟約,三國最後的結局真有可能被諸葛亮改寫。

徐庶若有所思,如果真如俞涉所說,曹操打敗袁紹一統河北,換成是他,他真不知道應該如何抵擋曹操。

“如果呂布是排名第一的武將,那諸葛亮應該便算是第一謀臣了。”

聽到俞涉這句話,徐庶並沒有任何不快,如果這個第一是其他人,徐庶可能還會不服,但如果是諸葛亮,他不會有任何意見。